分类: 百草圆 |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My%20Documents/My%20Pictures/u=1514532567,3304414860&gp=1.jpg离开健身房和教练对瑜珈的几天独自”修行”,让我重又找到了除了放松身心以外的全新的体验。
平时健身房和教练的指导在学习和动量练习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占优,但人的注意力被过度注意到教练提示的动作要点和呼吸节奏上去,即使是冥想时间,也是在教练安排的肢体动作上接受引导而为之,很难达到深度体验。对于象我这样敏感而善悟的人,教练一般也建议60岁以前不修冥想为好。
可是对瑜珈的喜爱,加上看了苏大诗人练瑜珈能达到体察毛发生长的神奇境界,趁着这雨季的节假日,我连背景音乐都没有,做了静心的练习,感觉很新奇。
这种体验源自充分关注于瑜珈练习的过程中肢体的完全感受。由于是自行练习,动作的次序、维持的持久度和难易程度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编排。我选择活动平时长时间坐姿而容易疲倦的颈部、想更加柔韧的腰胯部和一些全身配合的动作。很奇怪,这些平时除了没感觉就是有病痛的很多地方在深度扭曲、折叠进而伸展的进程中,会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恰似看惯了故乡山水而突然见到大海、雪山和草原一样的震撼。
我突然领悟到,其实除了视觉以外,人的很多其他感知也都是具有审美疲劳的。有时候,并非一定就要把景色或人换掉才是克服这种审美疲劳的唯一方式,专注于过程并创造新的视角和行为模式,在相同的事物中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全新体验。
在专注的练习中,我能感受到每处肌肉和韧带不同的生命力和进而对体内其他内脏器官的影响。在极限中坚持和呼吸的调整更能够加深这种体验,很美妙。
有时候彻底的放松是一种调节,有时候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也是一种深度的调节。这倒好象也符合这几天在看的马斯洛的书中关于“成长性动机和匮乏性动机”的描述。
好象这个收获比去一处新的旅游景点还要大。因为我又发现了一种让自己充分体验快乐的健康好方法。
与大家分享。你也可以试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