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股指期货的一点看法

(2005-09-28 12:15:17)
分类: 股市随笔
尚福林昨天股指期货将适时推出的一番言论,又引来了股民们是否大利空将至的一片猜测。

其实,我觉得没必要想得太“空”。

从2000年股指高高在上的时候就有先知先觉的机构的朋友说,这时候推股指期货该多好,有着巨大的赢利空间。当然那个时候无论是立法、相关指数产品的准备还根本没有进行,最关键的是股权分置这个大问题还悬而未决。

现在很不同,今年50ETF指数基金和沪深300指数的相继推出已经实实在在地向我们展示了这种进程与股改同样地在有序的推进中。

还在去年,就有报道: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已经宣布10月推出中国股指期货,虽然对国内资金流向没有影响,但已经凸显了各方对中国股指期货推出的期待。

对指数期货风险的夸大,无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指数期货迟迟不能推出,并不能减少市场风险。每次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下跌,都伴随千亿流通市值的损失,市场信心遭受很大打击,市场逐渐被边缘化,融资功能遭到削弱。作为风险规避工具,指数期货不仅仅对控制股票市场的风险、减少市场波动有重要作用,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收益需求,使市场参与面更加扩大,证券市场更加繁荣。

虽然沪深证券市场的整体股价水平略显高估,指数期货的推出,可能加大做空的预期,导致指数下跌。但是市场需要真实的价值区间,为了维持指数和股价的高位,而拒绝指数期货恰恰是错误的,相反股指期货的对冲机制是实现股指现货市场从高估到合理定位的的"减震器",使股价回归下跌遭受的损失在另个市场得到弥补。”

到了今年年初:
“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任杨迈军曾指出,股指期货的推出只是时间问题。在推出股指期货的监管方针上,证监会拟定的是二十四字方针,即:“隔离风险、提高门槛、协同监管、平稳推出、总结经验、逐步规范”。”

目前沪深股市中,投资者想要盈利只能通过做多来实现。而一旦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市场却无法向投资者提供一个对冲风险的合适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沪深股市投资者的“脆弱”。在近几年的熊市里,券商等一大批机构的集体趴下,就是最好的佐证。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合理使用股指期货,能使投资者规避风险甚至实现套利。
但是,推出股指期货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和近年来管理层出台的诸多措施一样,不能参与股指期货炒作的中小投资者又只能是这一举措的受害者。甚至有人认为,原本市场上存在着的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间的矛盾将可能演化成二级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与中小股民间的对立。


由于现在股改的大背景下,可以理解为一切重大的金融举措都很可能是围绕着这项中心工作展开并为此服务的,有理由相信,股改需要稳定的大环境,非流通股期望一个不是太难看的转让价,但是当低价转让的洪水也不能阻挡的时候,做空机制是给目前重仓托市或出不来的机构一个风险套保的定心丸,就这一点而言,似乎稳定市场的作用更大一些。而且各大指数权重股的魅力将持续显现。

我最担心的是,在对市场投机行为和不确定性没把握的时候,介入股指期货的准入门槛会比较高,甚至仅向机构投资者开放,那样的话,可真的要维权了。

还有,对于大盘把握良好,选股把握不大或没时间选股的投资人来说,若能准入并操作好股指期货,还是一个更好的赢利工具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补发图片
后一篇:约稿通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