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胜:银邦股份上市不要变成圈钱的机器
(2012-07-07 10:49: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近年来,上市已经成为中国部分企业的终极追求,当然其中不乏经营、生产佼佼者,然而,上市公司鱼龙混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上市前不规范,上市后操纵资本运作,并没有将精力用于生产、经营,更多的上市公司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市圈钱。
从报道来看,银邦股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信贷资金变相成为股权出资沈健生无偿占用企业资金。银邦股份董事长沈健生涉嫌无偿占用集体的资金、侵害了集体股权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流失。此外,在出资过程中,银行信贷资金间接、变相成为了股本资金。而根据1996年8月1日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关于“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的规定,此举亦涉嫌违规。
第二、资产转让前未评估集体股权退出有程序瑕疵。1999年5月29日,经后宅镇党委同意并经镇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减免转让款20万元。这20万元,是经过哪个会议研究决定的?镇政府哪个领导签字的?轻轻的一划,20万元没有了,对于现在急于上市的银邦股份来说,或许这区区的20万元是小事,可是在十几年前,这20万元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何以镇领导就能如此草率呢?里面有无不法呢?
第三、银邦股份信息披露不准确,有推诿、回避现象。银邦股份在书面回复《经济参考报》的质疑时称:”公司产权变更及历史沿革的所有相关文件、批复等等材料,我公司都已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并得到了确认,由于这些材料不属于公开信息,恕本公司无法向贵报提供。”
公司产权变更及历史沿革的所有相关文件、批复不属于公开信息,真是笑话,这些材料难道涉及商业机密,还是生产工艺秘方?如果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希望尽快上市的企业为自清,唯恐让外界质疑,都主动尽可能地对外提供详尽材料,何以银邦股份就能认为这些材料是不属于公开信息?不公开信息又是哪个监管部门给予认可的?
上交所6月19日刚刚发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或质疑的,除应当按照上市规则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外,还应当通过现场、网络或其他方式召开说明会。银邦股份即将启动新股申购程序,这样的企业在受到媒体质疑后,更应该向广大投资者说明情况,而不是一句不属于公开信息就能了事的,这样的企业就是开始申购了,恐怕也不会让广大股民们放心。
在笔者看来,产权变更及历史沿革正是企业的软肋所在,其实当年的改制并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综观全国各地的改制,多少不规范触目惊心,多少国有资产被侵吞,而最让民众愤慨的是,由于国家鼓励改制,原本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才可以发展的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或者由于经营者急于改制而隐匿资产,导致改制后的企业拥有者成为银行贷款的债务人,而实际情况是,后来的贷款多成为银行的呆账、死账,并经多次核销,应该由企业归还的贷款,就这样变成了全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