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望市委书记的批示越少越好

(2011-09-21 02:17: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希望市委书记的批示越少越好

作者:黄国胜

昨日,一篇名为《杨书记,你真的在91号前解决了我们的淹水问题!好官!》的帖子在南京西祠论坛引起热议,短短一天时间,就有大量的网民浏览并发言。(中国江苏网2011831日)。

在帖子中,“chujie”讲述了自从向“书记信箱”求助后7天中发生的“神奇”一切。

 7天就解决了困扰27年的难题,不但修了泄洪沟,而且还修好了这里30年没有维修过的路面,并且清理了路面上的建筑垃圾,原来马路一米宽都不到,现在有三米多宽了,环卫所也彻底地清理了我们这里的下水道。”居民们聚在一起商量,一定要在互联网上联名表扬杨卫泽书记,表扬下关区的工作人员。

笔者和当地居民一样,不由得大声为杨卫泽书记叫好,南京有这样倾听民声,尊重民意,解决民忧的雷厉风行之书记,南京何愁处处不东风!

然又仔细一想,又得大声呵斥,想一想我们的人民群众有多善良,难以想象30年没有维修过路面,这可是在堂而皇之的六朝古都,省会城市南京。还有那27年的水淹之苦是什么样的滋味?纳税人是社会的主人,政府及其公务人员是主人雇来办事的,是社会的公仆,而当我们的政府解决了应该解决的事务,人民群众却是那样的感激涕零!这会让南京的相关部门汗颜吗?何以让人民群众27年来饱受淹水之苦?南京的相关单位在干什么?什么事都要书记批示来处理,南京的制度何在?

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想必不会缺少什么制度,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众多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的人,以及令人费解的事情发生,是不是制度成为了摆设,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是不是又在南京泛滥成灾?

看来南京市的有关部门的懒病、庸病已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杨书记信箱起了作用,就是给那些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能干事的人一记警醒。最近武汉正兴起的治庸问责风暴南京是否有借鉴意义呢?武汉的做法是,抓重拳治庸,强化督办问责。南京市是否可以就以此事为契机,将此案例进行彻底剖析,找出症结所在,进行深究,不管涉及到哪一级,涉及到哪一个人,既问责到事、问责到直接责任人,又要视具体情况追溯问责到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希望在南京同样掀起各个层面的治庸问责风暴,并使之持久化!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或许在赞扬杨书记的同时,我们期望南京能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与监督机制,并能强化绩效管理,实施严格的目标倒逼,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导向鲜明的奖惩机制,能将治庸问责覆盖到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干部。

或许只有制度保障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真心希望书记信箱的信件能少一点,希望书记的批示更少一点,让人治变成法治,让南京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