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农村本土干部能力尽显

(2010-02-02 16:03:37)
标签:

中央1号文件

新农村

村官

选拔干部

安徽

杂谈

http://s11/middle/44e8361et7e99c85b8d3a&690
【新闻背景】

一、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于2月1日刊载,依然是涉及三农问题,让人振奋。其中讲到:“提高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注重从专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二、同日(2月1日)人民日报第十一版,《安徽1.4万优秀党员“下乡大接力” 》,文中提到2001年7月至今,安徽先后四批大规模选派干部农村任职,9年来,选派干部共争取政府项目、选派单位和社会各界投入资金31.9亿多元,实施发展经济项目1.9万个;还组建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调查市场,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严格规章,巩固基层党组织;发展文化事业,推动和谐乡村建设……

 

【明博之语】

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体现出党中央对农业问题的重视,乃全民之幸,因为农业是根本。本固基强,事业兴旺。

安徽选派党员下基层,能够“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对于当地农村来讲,是天大的好事,干部来了,带来了资金,带来了项目,带来了富裕之望。而同时呢,下基层又锻炼了干部,锻炼了队伍,锻炼了组织能力。

这些是对农村的支持和关注,目的是为了锻炼队伍和加强组织,客观上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我们在为安徽举措叫好时,仍有下述考虑:

一是,选拔的干部毕竟是少数,也就是说能够被“选拔干部”管理的村子毕竟是少数。对比一组数字,这次,安徽省委、省政府选拔了2000名干部下基层,而据明博搜索数据得知,安徽有两万九千多个行政村。可见,这些干部远不能带动全省的所有村子,也就是还有两万多村子是自主管理。

二是,这些选拔的干部都是上级的精英,在村里锻炼一段时间之后,便会被重用,继续为民造福。为了让这些选拔的干部有保障,“支持选派干部开展经济工作,安徽省财政9年投入近6亿元,为每位选派干部配备了4万至1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这些干部得以在农村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是,这些选拔干部都有自己的关系网,足以寻求外界支持。“9年来,选派干部共争取政府项目、选派单位和社会各界投入资金31.9亿多元,实施发展经济项目1.9万个。”“2006年,田茂恒从长丰县人大办公室选派到该县周圩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县人大和其他部门支持下,田茂恒争取财政资金110多万元,新修83公里的水泥路,解决了8个村民组的行路难问题;新建陈庄拦水坝和实施村级电灌站技改,彻底解决了本村2635亩土地和邻近两村的用水难问题。”

四是,正是因为这些选拔干部的到来,才使有幸被分配的村子富裕起来。“选派干部王玉胜上任后,利用省里提供的数万元启动资金做基础,村党支部再无偿提供200亩山场,引进800万元投资,同时组建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的发展模式。如今,仅土鸡一项,全村便获利560万元,人均增收1550元。”

但是,按照上述思路,明博又想到:

一是,如果这些选拔干部没有这些政策和资金保障,能否有那么大的业绩?

二是,既然能给这些选拔干部资金保障,为什么不能不使用这些干部,直接给村子里本土的村干部资金支持呢?

三是,除了培养了这些选拔干部,这些选拔干部在自己任期内做出了贡献。他是否带动了后来者?带动了邻村的呢?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明博认为,安徽的举措推动了新农村的发展,而这项举措如果能够再惠及的人群多一些,再将这件事中出现的经验推广和总结出来,并真正培养村里自己的干部,才是真正地为民办事,将事办实了。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2、安徽1.4万优秀党员“下乡大接力”

3、安徽两万九千多个行政村全通上电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什么叫缘分
后一篇:博客关闭公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