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一)

(2009-08-14 18:13:44)
标签:

山海经

杂谈

南山经:

 1、 狌狌:“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々,食之善走。”

 禺-----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狌狌----音猩xing,“狌”是“猩”的异体字。

右图是按原文描述配的插图。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此是神农架现在的金丝猴,看来狌狌其实就是这种猴子,你看它的耳朵是不是白的?

2、白猿:“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左图是明清古本用白描手法绘制的白猿图,看来就是现在的白头叶猴了。下图就是现实中的白头时猴。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但是,这种白头叶猴,决不是古人所认为的白猿,古人所说的白猿是指灵长目体大臂长,喜群居的猕猴,这其实就是现在海南岛还倘存不多的长臂猿,此类猿有黑色也有白色的。下图就是这种猿猴了,很美吧。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3、蝮虫:“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

   蝮虫是传说中的动物,也叫反鼻虫,颜色如同红、白相间的绶带纹理,鼻子上长有针剌,大的一百多斤重。这里的“虫”(念hu )是“虺”的本体字,不是“昆虫”的“虫”(chong)。下图是明蒋应镐画“蝮虫”图。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据《中国古代动物学史》注,“蝮就是蝮蛇”。有人说蒋本画的蝮虫鼻上有针状物,与真正的蝮蛇相差太大,不过我到看着很像,因为我认为《山海经》里说的蝮虫,其是就是现在的尖吻蝮蛇,它一吐信,再加上嘴角是尖尖的,人们看上去就像头部有三个叉,有图为证: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4、鹿蜀:“又东三百七十里,曰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又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下图是一幅写意图。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其实“鹿蜀”就是斑马的古称,如文中所描写的很可能就是山斑马的祖形。上古时在我国南方广为分布,可惜早已绝迹。

这是现在的山斑马: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5、旋龟:“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这是原文配图: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本草拾遗》中说“鸮龟生南海,状如龟,二三尺,二目侧如鸮。”李时珍释说:“《山海经》旋龟,鸟首虺尾乃此类也。”据此考证,旋龟就是大头龟也叫鹰嘴龟,分布在安徽及南部地区。下图就是常见的鹰嘴龟了,看看它的头部,也真是像鹰的头了。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6、:“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这种动物现在有没有?我还是有点怀疑,有二种看法,一说是穿山甲;一说是鳍脚类动物,如海狗之类。如《中国古代动物学史》认为就是“鲮鲤”,也叫穿山甲。从穿山甲的特点来看,它确实是穴居在山林潮湿在带,这主要生活在陆地,但也能在水中游泳,其身披鳞甲,在水中游时确很像鱼,它的鼻子很像牛,四肢张开,爪甲合并时就非常像翅膀,而且据中医记载,其药用功效确实对治痈肿疮毒,但也很遗憾的是穿山甲的体形不太像牛,而且也不会发出像牛一样的叫声。而海狗呢,也有很多特点与经文描写相似之处,首先体形就比较相似,海狗在水中更是灵活,也生活在陆地,也有药用功能(但不是治痈肿),最重要一点是它的叫声确很近似牦牛(文中提到的“留牛”就是牦牛)。先看看古人对的图画吧。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下图是海狗,很像吧。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再看看穿山甲。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最可惜的是,这二种动物都不冬眠,而山海经中的是要冬眠的。不知是穿山甲们因进化了而不冬眠了还是“鯥”这种动物已灭绝了?我想是后者的可能大一点吧。

7、“又东四百里,曰擅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自为牝牡,食者不妒。”下图是原文配图。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有人说这种动物就是灵猫。从外形上看我更倾向是狮虎兽,我们还是来比较一下吧。

 这是现存很少的灵猫了: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这种灵猫的斑文到有点像原配之图,可就是没有披下来的头发。

 再看看狮虎兽吧: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怎么样,和原配之图基本一样吧。

  可是,我要说明的是,它们都是雌雄异体的,哺乳动物中自为牝牡基本上是没有的。据说在科技日报曾经报道过,科学家发现过一种雌雄同体的北极熊,但又认为这是化学污染造成的

8、猼訑:“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猼(音驳bo);訑(音姨yi)。熊狸又称藤狸,耳簇毛长,纯黑色,耳缘灰白色,看上去好像有四个耳朵,体背有综色斑点,看上去又像是一个个眼睛。它属灵猫科,貌似小黑熊的熊猫狸,长着一条一身长差不多的粗壮的尾巴,很容易使人误认为有几条尾巴的。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9、灌灌:“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灌灌在古书上也叫濩濩(音获huo),是吉祥之鸟。《中国古代动物学史》注此鸟就是白鹳。说灌灌,我们很容易想到《诗经》中的那首传唱至今的美妙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以雎鸠之雌雄和鸣,比喻夫妻之和谐相处。“关关,和声也。”相传这种鸟是从一而终的。“灌灌”和“关关”,是不是音相同吧。而白鹳也是忠心的动物,一对夫妻终生相守在一起,年复一年,北迁南归总是会回到同一个巢里来。雎鸠和白鹳都是水鸟,我想,《山海经》中说的灌灌,就是这一类水鸟吧。也许,正因为这种鸟相互是那么忠诚,相互间没有怀疑,人们就想到把它的羽毛佩在自己身上,也可以使人不迷惑吧。下图是雎鸠图:

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wbr>(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