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雨后胡同
雨后胡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31
  • 关注人气:2,5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欺世盗名郭沫若:中国现代史上的人面杜鹃

(2012-06-04 14:58:22)
标签:

郭沫若

中国

杜鹃

名不副实

《锦瑟》

文化

分类: 历史风云
  郭沫若写过一篇散文《杜鹃》,他笔下的杜鹃成了欺世盗名的象征,着实让人觉得意外,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之中,杜鹃,又叫杜宇、子规,是最具抒情的鸟类了,它在文学上的地位是任何鸟都比不上的。
    
  一提起杜鹃,我们自然就想到杜鹃对于爱情的忠贞,据说,杜鹃失偶后,会一直为失去的伴侣哭啼,一直啼血而亡。杜鹃在中国远古传说中,就是望帝的化身,寄托着一个民族的悠远的情思。在古典诗词里,杜鹃的形象更加感人至深。如唐代李商隐 《锦瑟》诗,写尽杜鹃爱之真,情之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宋朝的辛弃疾 一首《贺新郎》,写的是杜鹃作为志士献身山河的悲壮情怀: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在文学史上,杜鹃有时是薄命的佳人,有时是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总之,它是集爱怜、哀怨、纯洁、至诚于一身,以菲薄之身,成就了民族的幽魂,几乎贯穿整个文学史的时空。
    
  就算是在日本等东方国度里,杜鹃也是一个很鲜明的文学思想的符号,它从一个小小的鸟类,成为形而上的理念,成为志士们为了理想、爱情及家国献身的牵引之手。很显然,杜鹃已经被人性化了,也神圣化了,几乎可以让我们顶礼膜拜了。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最大例证。有郭沫若考证,我们才知道杜鹃的真实面目。其实,杜鹃只是一种普通的鸟类,它的外表没有孔雀那样的华丽,也没有天鹅那样的高雅,甚至也没有家雀的勤勉,燕子报春的功劳。它只是一种黑色的鸟,羽毛也并不美丽,而它更重要缺陷是,习性专横而残忍。
    
  据郭前辈考证,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它生性懒惰,且对儿女没有尽养育职责。到了生殖季节,它便产卵在莺巢里,让莺替它孵卵哺雏,待雏鹃孵化出来以后,每每便将雏莺挤出巢外,任随雏莺们啼饥号寒而死;而雏鹃却独占着母莺的慈爱,直到能远走高飞,而毫无眷顾、感恩戴德之意。
    
  以此观之,杜鹃实在不是什么好鸟,也看出了杜鹃的好名声是骗来的。至此我们才知道,杜鹃其实是欺世盗名的卑鄙小鸟,与世上的小人一样。不过,常言道:文如其人,以此来说明郭沫若本人,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现在我们看来,郭沫若也是杜鹃一类欺世盗名、名不副实之流,这也许是郭沫若写这篇短文时没有想到的吧。在上一世纪中叶,中国的文革时期,那时百花凋零、百鸟噤声,唯有郭沫若及几个卑鄙文人辱没人格,出卖灵魂,丧失自尊,投靠在强权政治麾下;只知道附和执政者,拍他们的马屁,见风驶舵,然后换取美誉加身,养尊处优,高高在上,是文革中少数能够开口说话的文人之一。成为举国之内独一无二的大文豪、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但历史是公正的。到头来,最后被世人贬为中国新现代史上最媚俗、最没有骨气的文人,人格表现中缺乏一种道德勇气,一种风骨精神,一种人格力量。连他的儿女都说:我的父亲是个罪人,犹如杜鹃那样,把心思都用在追逐名利上了,没有很好地尽养育之责。
    
  就象他自己在短文中说的: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少人面杜鹃被人哺养着,将来会怎样?莺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是的,中国人已经作了解答,历史也已经作了解答:
    
  郭沫若,中国现代史上人面杜鹃活标本,一个名不副实、欺世盗名的虚伪文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