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阵痛让精英先痛行不行?
(2009-04-28 15:48: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走走看看说说 |
精英们一说到改革的失误,总爱拿“阵痛”这个词来说事,说改革要是创新,譬如产生新的生命,就如女人生孩子,所以有阵痛。这是自然规律,是好事,改革就是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是在所难免的。
好,就算这个解释能站得住脚,承认“阵痛”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那么一些说阵痛的精英们,想必是知道改革一定会带来阵痛的,那么这个痛到底有多疼?痛多久?能不能承受得住?就如女人生孩子,阵痛一天不生、两天不生,三天、四天都这样,基本就不是阵痛而是再也不痛――一命呜呼了。设计改革的精英们,摆出一个阵痛理论,何以自己不先尝试一下阵痛的感觉呢?
比如让自己家里的儿子女儿媳妇女婿下岗,然后再试试自己一个人拿钱养活儿孙满堂的滋味如何,这方才人道是不是?古来今往,不少悬壶济世的名医配药都是“以身试法”,自己先尝,没有副作用了才敢给患者吃,扎针找穴位,那也是在自己身上扎得到处是针眼,轻车熟路了才敢往患者身上扎。所谓医者父母心,正是此理。
精英们老说阵痛是如何的符合自然规律,总让老百姓要忍受这阵痛,然后不负责任地掠夺财富,将贫富差距的加大视作理所当然,将社会的不公正看成是进步,当老百姓心生不满还振振有词的说“你们仇富”、你们都有红眼病。精英说混话说得口水飞溅,老百姓还不能为自己说上一句话。
社会变革的宗旨应该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在出现所谓不可避免的阵痛时,所有的风险都要老百姓承担、让老百姓付出代价。
孔子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为何在做一件事情前,精英们想到的不是防范于未然?为何不能把危机或不足扼杀在摇篮中?非要等出现了不足,出现了危机才来以“阵痛”这个低劣的借口来搪塞。
假如让精英们“身先士卒”,亲历一下阵痛到底是什么感觉,估计他们就不会只是“叉腰肌”站在一边说风凉话了。在设计规划政策的时候也就懂得哪处是人所不能承受之痛,哪处痛是稍微可以暂时忍一忍的,哪处又是最为适合的缓冲地带,在此着陆只有一点小冲击不会有伤害。
其实,阵痛完全可以避免,防范的成本总不会大于补救的成本吧?
后一篇:胡说八道之猪流感的八项注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