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散文家乡亲情卖房房价 |
分类: 灯下漫笔 |

家乡小城的那套房子一直留着,暗忖在苏州带孙子的功课终有毕业时,抑或哪天觉得与孩子们住在一起不开心了,自己还有一块可供转移的后方根据地。
我爱我家。那是我在低工资温饱线上挣扎到中年,才在家乡垒起的一个像样的窝。来苏城这些年,除我们老俩口偶尔回乡办事时小住几天,其余时间它都空关着,从没舍得租用给别人。花草枯萎,家具蒙尘,惟有时钟不停摆动营造着生息。家,就这么守望了十多年,随着当地房价上涨,它也在一天天替我增值。
时光推移,老家值得牵挂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回家的次数也在减少。前些日子,想到自己年事渐高,如果再回故乡远离孩子生活,会有诸多不便,便萌生了卖掉这套房子的念头。说给儿子听,并谈了准备到时奉献他们几十万元的打算,他笑道,果真你奉献这么多钱,那我可得考虑在这里换套大一点的房子,给你弄个象样的工作室,让作家老爸用现在这巴掌大的小书房,我一直过意不去呢。
虽是父子戏言,我却动了心,几次回乡向邻居及房产中介打探当地房价行情。好几位正在想买房的家乡亲友有了兴趣。我在掂量究竟卖给谁时,夫人出面说话了,她侄子正在物色买房,要优先卖给他。
她的侄子,即我舅老爷的儿子。卖给他家,我是不愿意的。因为,这舅老爷是个不知感恩且说话很冲的角色,我已九年不登他家门了。然夫人盯着不放,说她侄儿侄媳还是懂道理的,希望我能看她面子,给她娘家人让三分。我虽没有“惧内症”,但天天唠叨也蛮烦人的,只好同意优先考虑。
上星期回老家,我在小城茶楼约见妻侄及侄媳,意在“面试”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与其父不一样。
夫人明里暗里心向娘家的不变初心,我领教了几十年,也付出了许多,但娘家亲情的力量能够强大到一掷一二十万元,还是让我又开了一次眼。我能与之抗争下去吗?不能。我只好又眼睁睁忍痛贱卖房子。
唉,卖就卖吧,不就是损失几个钱嘛。只是,卖掉老家房屋,心里多有不舍。毕竟,我在这里生活多年,它承载了太多往事记忆和情感。这里,有过我父母双亲的身影,有过我孩子成长的足迹,还有那书房,伴我挑灯奋笔度过许多个不眠之夜,点染过我的人生篇章。这里,是我在故乡的最后一块地、一条根须啊,如今割弃,我真的成了无根草、漂泊人。
回到苏州,一直郁闷,几次潸然泪下。夫人说,别难过,房子卖给我家侄子,还有机会回去看看住住嘛,好得很。我一笑:切,你在娘家又立新功了。
人们都说,人老了许多事情会看淡了想开了,其实不然,当乡情、亲情、利益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脑子就不够用了,很难取舍,潇洒地断舍离,谈何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