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玩文字多年,略识各类文体。从事新闻和公文写作时间较长,虽自己写得不算好,但我还是会欣赏的。可是现在的新闻、文件、讲话,我却越读越糊涂了。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头条新闻,多为谁主持召开了一次什么会议。怪了,开会本是平常事,在一定层面上的官员主要工作就是开会,一年到头开的各类会不计其数,怎么能算新闻呢?再说主要领导主持会议,那是理所当然,更不是什么新闻。记得当年我入行学写新闻时,老师一再提醒我们,开会不是新闻,老百姓对没有新闻价值,只为某些官员刷存在感的会议报道很反感。老师希望我们少写最好不写那种味同嚼蜡的所谓“会议新闻”,他说即便上峰有令身不由己必须报道某个会议,也只能认真从会议内容里面掏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从信息元素中提炼标题,若把开会二字写进新闻标题,那是低档水平。现在的媒体人,不知怎么连这点基本常识都不懂。
前不久有位吃公家饭的年轻后生,请我看他起草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稿,我浏览后直言,你这文字相当于初中水平。这份文件是写给上级机关的请示,上方有你们单位文头、文号,下方具了请示单位的名称,题目开端又标上你单位名称(某某市某某局关于什么的请示)是何道理?文尾称“请示复”,当为“复示”,示复一词谁发明的,哪个师傅教你的?他说,最近上面就是这么写的,我们得保持一致。再看拟写的领导讲话,有的词语土得掉渣,我说如果你不是以村支书口气写的,就该换雅致一点的词,当今领导干部至少都有党校文凭,讲话不能像草包。他说没办法,现在时兴按领导原话口气写。唉,还理直气壮呢,我只好一声叹息:有辱斯文无可救药!
新闻、公文、讲话,本有格式要求和语言规范,如今改得四不像了,甚至以塞进几句类似赶马吆牛、家长里短、方言俚语在里面为时髦,还堂而皇之登在报纸上印在文件里,无疑对全社会文风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普通民众文字水平也在变异,以博客为例,为避免写触敏文字被删除,大家只好用同音错别字替代,久而久之忘了正字。中华文明古国啊,在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出现如此人为文字硬伤真是悲催, 我想,尴尬丟脸的,也许不止作者和编者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