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职场奇人(8)

标签:
小说职场企业改制工会干部中国工运史 |
走法律途径受挫,吉风是有心理准备的。他知道,赵某突发改制横财肆意妄为,背后是有大财团、大官人支撑的,控告他的案件在当地法院处理,自己有理也赢不了。
那么吉风为啥还要打这场官司呢?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去基层当工会干部之前,是市供销合作总社宣传部门负责人,深谙发现培育和宣传典型之奥妙。故收到公司解除他劳动合同决定通知时,便将计就计,假意服软认栽,听任赵某“把工会
起诉之后,吉风启动反击战役。他娴熟地运用舆论宣传看家本领,战得对手无法招架。
法院首次开庭前一天,吉风通过新闻界朋友向有关媒体吹风:明天,海州市将出现罕见热点新闻 ——工会Z席将企业老板告上法庭,此为全省首例案件。新闻人当然懂得这条信息的新闻价值,知情媒体果然派出记者队伍,第二天从地区从省城准时赶到庭审现场边旁听边记录。
为让记者们进一步了解真相,庭审结束后,吉风在市供销社会议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展示证据,分发他事先印好的《案情通稿》。由于他长期从事宣传工作,新闻作品曾获人民日报新闻竞赛一等奖,在新闻界有一定知名度,同行后生对他很尊重,加之这位资深报人话都能说在点子上,事实介绍有根有据,法理分析引经据典,记者们釆访得很轻松。第二天,人民网、江南时报、东方生活报、咸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报道这条“全省首例工会Z席遭辞案”消息。其中,东方生活报头版头条特惹眼——《目击工会Z席状告“老东家”》。
客观报道,谁是谁非,无论你法院怎样判决,读者看得懂,人民群众心里有杆秤。
有些人亦官亦商,看似聪明过人了不得,其实愚蠢得可怜,譬如8月23日法院第二次开庭,市政协副
银花集团前身是海州市供销合作总社,2002年7月,集团将6家社有企业以
2003年7月,银花集团通过股权公开竞标,以310万元将吉风所在公司出售给袁某,三个月后银花集团又将该公司转让给集团董事赵某,经省总工会
开眼了!什么叫自卖自买侵吞集体资产?什么叫非法改制暗箱操作?这就是真实典型的案例。随后,东方生活报头版头条以《银花集团改制内幕令人吃惊》为题,揭开了银花集团的神秘面纱,工人曰报也以《工会干部选择了不沉黙》为题,报道了海州市这两例荒唐的改制。
舆论哗然!
海州市供销社两例见不得人的改制,某些人一直以为藏得很深外人不知,不曾想到被工会干部吉风借助这场W权官司昭告了天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最搞笑的是,吉风扔出的这两枚重磅Z弹,竟然是“赵盟制造”。
与省总工会 D查组见面的那次,吉风敏锐地感觉到那位部长的屁股已经坐到资方板凳上去了。他分析,部长回去后写《D查报告》固然会对自己不利,但我将了他几军,他也会意识到我是一个角色,可能还会去找省总工会Z席,所以他在D查过程中发现银花集团及赵某的明显问题,也不敢向领导隐瞒。吉风认为,以资方公关手段,会派市工会Z席去省里讨一份《 D查报告》回来研究,赵必定会向法庭递交作斗吉证据。那么我以证据交换为由,便可得到一份秘密报告。
事情果然如吉风预料的那样,他取得《D查报告》后,立即掏出《D查报告》中两则有关银花集团改制内幕干货捅往媒体,让它成了两枚Z
多行不义必自毙。助纣为虐的赵氏盟友们,纷纷在吉风的这场舆论战中挂了彩:
工人日报以近整版篇幅,发表长篇通讯声援吉风维权,对汉东省总工会
银花集团董事长和集团
判处吉风败诉的海州市法院也扬名了。他们的判决书,被一家央级报纸摘录见报,引用法律专家
与此同时,工人日报发表文章,援引工会界人士对吉风遭辞案的反响与声援:“大家认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工会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维护职能,但同时也需要切实贯彻工会法律法规,维护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更有一些工会干部指出,能否依法合理地处理此案,对今后基层工会干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处理起着导向作用,也关乎基层工会干部能否大胆工作积极维权。”
舆论持续发酵,吉风也在向省高院、最高院申诉,同时向全国人
舆论轰动,高层关切,中级法院终于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复查此案。中院审监庭开庭重审,风向转向支持工会 Z席,被告公司只好承认“解除吉风同志劳动合同做法欠妥”,并对吉风作了相应的经济补偿。吉风说,法院不再坚持原审判决意见而主张实事求是地协调解决,被告对工会履职维权以及工会干部自身权益有了正确的理解和应有的尊重,这正是我要讨还的公道。
悉此,工人日报二版发布头条发布新闻——《汉东一工会Z席依法维权终于讨还公道》。人民网、中工网、新浪网、搜弧网等多家媒体同时转发,为这场官司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