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常青树

(2019-07-15 20:00:00)
标签:

转载

新浪网友联谊会

网友

梦然

人物特写

分类: 友人评介
   
                       【转载】常青树          
     【晓舟按语】 前不久,我们举办了一新浪博客网友联谊活动,新浪官博为此发布了新闻,与会文友也就此各写了见闻与感慨,均被新浪推荐阅读,动静搞得够大的。今天梦然老师写了这篇《常青树》给我画了像。有趣,让我感到,革命终于革到自己头上了。我的博客一向坚持只发“我写的”和“写我的”文章,这次不例外,全文转载。老矣,落叶松写成常青树,是作家梦然一大幽默,欢迎朋友们欣赏。

  

                                                                常 青 树

        

                                                                                                                          文 / 梦然


       晓舟同志是新浪博客里的“元老博主”。我们这些当年与他同时期进入博客的网友,如今有的被新型网媒吸走了,有的因各种原因不再写文发博,即便仍在坚守博客阵地的战友,也没有他的博生机勃勃,故不少网友称晓舟同志为博客里的“常青树”。

    晓舟的博客,几乎不贴个人生活照片,因此“常青树”便成了神秘人物 —— 传说中的晓舟同志。上月下旬,昔月姐姐邀我去南京参加博客网友联谊会,说网友来自德国和国内四省七八个不同地区,着重说明“传说中的晓舟同志”届时也将现身南京,这次活动由他负责策划主办。        

    晓舟博客我们读过,一位人生经历颇为丰富的人。相信他组织的活动不会差,我们一个个欣然前往。昔月是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副会长,国际国内大场面见得多,阿诚阿明都是阅人无数的老码头,一般也不会买谁账,我和陌上等所谓年轻女作家,多少也有点骄气,知名摄影师幽兰飞香姐姐更是资深了,要开好个“两国八方”会议不容易。可晓舟就有这种能力,策划有创意,活动有高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大家乐意配合,活动进展顺利而完美,影响力超乎想象。
    十年新浪,博客文友聚会时有报道,除了吃饭喝酒拍照,好像没见过其他花样。可晓舟主持的这次“新浪博客网友联谊会”,真让人开了眼界。你看,仅他制作的那条“神交已久,缘来是幅就让醉了。这不正是四面八方网友来此聚的动力见面时的心理写照吗?          
    网友聚会,肯定会谈谈博客。我原以为这次也就是餐桌上、茶座里彼此互聊几句吧,没想到晓舟专门安排一个会议室,并要求大家逐个发言、认真记录,俨然是正式会议的节奏。          
    本以为,座谈就是聊天,可晓舟直接通知的代表,都带有打印好的书面讲稿,把我和陌上姑娘弄得很尴尬。接下来的“会议议程”更是精彩纷呈:个人介绍、诗歌朗诵、经验交流、签名赠书、在“群旗”上签名、竞拍“签名旗”收藏权、集体采风。最后一个压轴目,更是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晓舟给与会文友每人转赠一套新浪礼物——进口签字笔、新浪笔记本、大眼睛玩偶。     
        这种组织能力协调本领,也只有“常青树”晓舟同志玩得起来了。正当大家兴奋不已的时候,晓舟同志又宣布一条重要消息:有关方面表示,本次活动报道,新浪官方微博将全文转载!


                       【转载】常青树
        传说中、现实中的“常树”,给与会文友什么印象呢?文友们后来写文如是说——  
        阿明同志说,见到晓舟同志,一如博客里的模样,魁梧身材面如菩萨,着一身浅白色衬衣,手中潇洒地燃着一支中华烟。紧紧地握手,轻轻地问好,恰似兄长嘘寒问暖,与我心底的师长形象并无二致。活动中,进一步印证了对他的印象。你看,他划相见的会标,提出博友作文高度。他第一个来南京接站,设宴接风洗尘;他最后一个退房,为文友退房后有个等车的去处               
    阿诚说,晓舟同志是曾唯恐避之不及“讨厌”我的博友。我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博客见了故意找茬,我巴不得有机会与晓舟见面了断由来已久的“积怨”。那天我匆匆赶到南京狮子楼,快步上楼进餐厅,我俩一见如故,晓舟哈哈大笑,全然没了博上故意找茬让人生厌的形象,握着我的双手像粘了老鼠胶一般扯不开。顿时,我与他数年博上“积怨”飞去九霄云外......
       陌上女子说,看到有领导派头的长者微笑着握手,原来他就是在博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晓舟同志,我想象的样子有一点点距离,却又觉得这应该是他文字里特有的模样,是文字里那个我有些敬畏的长者,是那个看了他文字,我依旧不敢肆意评论的博友。晓舟老师是一个有高要求的人,搞活动事事力求完美,我有些随意,在晓舟面前自要收敛一些,不敢太造次。
       我也想在这里说几句。晓舟同志在博客上对我多有指点,是我的良师益友。只是发现他不拘言笑,无论开会座谈,还是游园釆风,始终给人一种身有正气不言自威的感觉。游园拍照,他总是避得远远的。但他也不失随和,即便朋友们指着小船称“小舟同志”戏弄他,他也只是宽厚一笑。在玄武湖,我请他帮我拍一张照片,他拍了,而且据幽兰老师说,拍得蛮有专业水平的。             
        思维敏捷,笔耕不辍,做事严谨,重情重义,也许是晓舟成为博客常青树的奥妙所在。为写这篇文章,我曾想釆访他,并想用一张“常青树”特写照片,可征求他意见时没得到同意。这是件憾事,我问为什么,他幽默地回答说,小舟年纪不小,常青树不年青,没自信呗。虽然我也是个省作家协会会员,釆访过不少人,但面对他这刀枪不入的“常青树”,我还真的很无奈。


              梦然老师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819130102z9og.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