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穷游之道

(2019-05-18 20:07:20)
标签:

住宿

宾馆

形象

穷家富路

杂谈

                       穷游之道


       说来见笑,出门住店的概念,我是二十岁以后才有的。那时人们入低,住不起旅,再说,在那年代,住宿须持有单位介信,有钱也住不进。因此,那时候城里人对乡下人的第一印象,也许就是投亲靠友角色沾一层牵强附会关系也要借宿

现在听来不可思议,可那时确是这样。记得一九七九年,我和同事小束出差苏州,私自乘火车去上海玩,出了个大洋相。傍晩时分到达上海,因这里没亲友同学可投宿,只好到该市一个专门批转旅客宿的窗口,等候开条子分流到某个住宿点。一位中年男人坐在里面,外面旅客摩肩擦踵,一个个手举介信,争先恐后往窗前拥,“老师傅,老师傅”的求助声不绝。

这种状况颇具时一代特征。招待所是国,街道办的旅社好像才刚开口子,为数少,外地人投宿艰难。工人大哥领一导一切,“师傅”是那个年代对人尊称。我们好不容易挤到窗口,但“老师傅”见信上写的前往苏州办事,且是乡级印章,低,说了“弗来塞”就扔了出来,“老师傅,老师傅!”小束一再央无果,最后气得骂了句“老GR的”!那一夜,我们缩在火车站候车室呆了八小时,次日刚蒙蒙亮,外滩探头

随着改革一开放进程加快,后来办、民办乃至个体户办的旅越来越多,出门住宿简便了认钱,不认人,想住哪住哪钱不多,但自尊心作祟,住宿要求一向比较挑剔。

有工作便利或者说有支付能力后,我出差住过亲友家,为省几个钱,别人,丢自己的脸,这种事我做不出。而且我习惯于住规范的宾馆,差也得是机一关部一队招待所。对于吃,除请客外,自己食则是应付,有时天天吃面条,甚至买点面包放在房间里当饭吃。

这种出差习惯,回来说予妻子听,每次都遭责骂:“住得再好又带不走,在哪儿都是睡觉,小时十小时后都东方,而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你真是个傻瓜!”

其实,住宿讲究一点,还是有必要的。城里人不欢迎家访,许多要沟通,也不会在办公场进行通常一电话你来到这座城市,他们都会说,住哪?我去看你。样,入住宾馆便成了与人家见面、议事的要场你住宿的档位,人家一看便感知你的身份或性。

“死要面子!”妻骂得错。想想,“死要面子不是什么缺点,一个人如果面子都不讲,有什么品位可言一个面子、不起的人在社会上成什么事?至于吃饭,陌生的地方,一个人大吃喝,我看没必要,说予别人听,也不会给自己形象加分

穷家富路,子比钱重要。一个人的品位是自封的,而是别人通过对你观察,产生印象和感受成的。“宁生穷命,勿显穷相”,好多人,不明白这道理。


                                                                                                     穷游之道 



   新浪博客首页文化频道推荐阅读     2019.05.20      一度被私密,感谢网管审核解放      编辑:思雨穷游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模范丈夫
后一篇:家乡名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