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朋友饭局人情世故 |
分类: 世象素描 |
饭局,菜肴必定比自家日常伙食丰盛些,且有人陪吃陪聊,许多人乐此不彼。也许我另类,向来不喜欢参加这类活动,尤其是那些半生不熟的野路子饭局,避之不及。
请客吃饭,不会无缘无故,作东人总有它的“主题思想”。也许是感情投入托人办事,或是麻烦过人家补份人情。因此该请的其实只有一两位,其他人则是陪衬,起个烘托作用。
当主客,不是轻松事。人家托你办件事,酒杯一端,盛情难却,脑子发热,应承下来了,其实不确定因素很多,你未必能办成。须知,一旦办不成,一个“骗吃骗喝”的臭名声就落到你头上。若是补情型的饭局,也未必是最终结局,说不定还隐藏着希望你“继续关心”的后续事项。更可怕的是,饭局昭示了你的潜能量,陪客中有人据此也叮你办事,不答应便得罪人。
当陪客,是件尴尬事。你资格再老,年纪再大,也得尊重请客主人意志,配合他促成“主题思想”的实现。这就要求陪客者绝对要“吃白食说好话”,哪怕主客是个车间组长、大字不识的农村准亲家公,你也必须顺从主人之意,迎合主客心理,恭维有加博其欢心。不会说或不想说切合时宜话,至少也得装出洗耳恭听样子,并不断点头陪笑脸。如此,等于在作贱自己人格。
这些事理原则虽浅显,但不是每个人都懂的。有些人开始还能把持,三杯酒下肚,原形毕露。不该表态的拍胸脯了,尤其是陪客反客为主,虽是绿叶当红花,把饭局当成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极好机会,当官的摆谱,经商的炫富,有文化的卖弄学问,俗不可耐,令人作呕。
饭局上的最大悲哀,莫过于遇见那些“不同频道”的人。诸如:文化人兴致勃勃谈古论今,偏被草包大呼小叫打断话题催着“别说了,揪酒哦”。政界朋友小声议官场秘闻,偏有包打听式人物凑来窃听,还不时冒冒失失提问。年轻人话题前卫,偏有老同志不识时务,滔滔不绝大侃自己英雄谱。有的人不能或不愿多喝酒,偏遭遇酒鬼较劲死缠烂打逼着干杯。本可在好朋友面前聊点私事,却瞥见“长舌妇”在侧,只好把话吞进肚里。此类饭局,郁闷添堵,令人食欲全无。
有感于饭局乱象,我通常不愿接受朋友宴请。确需我去当陪客捧场的朋友请吃,我会问清还请了哪些人,有不投缘的“二楞子”,直接回绝。若主客是我,那对不起,这个饭局的出席名单得由我来审定。我有时也设饭局,但分门别类同一频道,有几个算几个,决不掺杂。
有些饭局是回不掉的,譬如亲戚家的红白喜事,譬如夫人绑架式的闺蜜合家欢。但我也自创了一套应对办法:正襟危坐,先耐着性子吃两道菜,然后借口抽烟离席闪人,田野里转转,或是到附近商店逛逛,估计时间耗得差不多了,回饭桌吃点主食,说起来也是有始有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