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婚姻家庭夫妻恋爱杂谈 |
分类: 世象素描 |
阿丽,名副其实,校花级的。当年在中学里当红卫兵的时候,一身黄军装,两条小辫子,白皮肤大眼睛,笑起来还有小酒窝,每逢学校开批判大会,她都奉命手捧红宝书,端正地站在伟人像下,是“保卫领袖”的两位金男玉女之一。文娱演出,她既是节目主持人,又是领舞女主角。
在那特殊年代,参军、上大学、进单位,极少数有特殊家庭背景的人才有这可能。普通农家孩子,高中文化就是最高学历,毕业后只有一条路可走——回生产队当农民。阿丽的家庭还不算太糟糕,她爹在小镇的信用社当职员。在农村,一户人家有一个人在单位上班,颇有声望。
阿丽常去信用社玩,这么漂亮的姑娘十分惹眼。信用社主任是位老革命,姓程,跟阿丽的爹说,你家闺女不丑啊,嫁给我家儿子好不好?阿丽的爹一怔,主任可是领导呀,况且他家儿子在单位上班,旱涝保收拿工资,挺不错的呢,忙笑容满面地应承:“好啊,我回去跟丫头说。”
阿丽去信用社玩时见过这位“小衙内”。他刚从老家过来不久,相貌不错,只是显得老实本份些罢了。爹征求女儿意见,阿丽回了三个字:“没感觉!”是啊,虽说“小衙内”不差,但相貌与那个和她一起站在主席像下的帅哥同学比较,还是有差距的,况且人家现在当解放军,正常与她保持书信往来呢。
可是,程家父子认准了要娶阿美当媳妇,持久战疲劳战,不达目的不罢休。为增加成功筹码,程老爷子找了阿丽家所在地的村支书,两个当权派不动声色地达成一项权力互换交易,我把你家儿子弄进信用社上班,你推荐阿美进学校当教师。小程则三天两头拎着礼品去阿美家,任你冷脸也好谩骂也罢,他始终笑嘻嘻,还勤快地帮着干农活做家务。“这小伙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准丈母娘非常满意,日夜做女儿工作。
放下锄头去学校当老师,是个很现实的美事。那个当兵的男同学将来能不能提干,退伍后能不能安排工作,会不会一如既往喜欢阿丽,却是未知数。父母把这些道理反复讲了若干遍,但阿丽就是不肯松口。在此情况下,程家父子继续开展强烈攻势,甚至上门表态:只要同意这门亲事,阿丽的工作安排我们负责到位;待老头子退休时,保证让这个儿子顶替;保证砌三间大瓦房,且不要女方任何物品陪嫁。
经不住程家的死缠烂打和父母没完没了的劝说,阿丽只好认命。没想到,这桩看似无爱的婚姻,婚后却过得甜蜜无比。阿丽有主见有能力,内政外交大主意全是她拿,丈夫很少行使否决权。小程勤劳也不是装的,家务活几乎一揽子全包,一直到头发花白也没改变。阿丽待人热情会处世,出手十分阔绰,丈夫虽自已节俭,出差在外连一碗面条都舍不得花钱吃,却从不干预妻子的外交风格。更难能可贵的是,小程直到抱上孙子成老程,对岳父母始终关爱得胜过自家爹娘,对舅子姨子的帮助也远远多于自己的兄弟姐妹。
阿丽夫妇结婚几十年,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从没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和和美美过了大半辈子,感情比年轻人谈恋爱还要亲密,至今时常可见他俩牵手在马路上散步的身影。据阿丽透露,前不久她做了一次腹部微创手术,丈夫体贴入微,不让她做任何家务,连洗澡的活都帮她代劳。阿丽感到很舒心,人前常夸老公万般好,爱意溢于言表,那些所谓经过自由恋爱的闺蜜们,羡慕得眼红,嫉妒得牙痒。
家和万事兴。程家给了阿丽一个支点,她工作很努力,历年评为先进,后来转为公办教师,退休后每月工资数千元。程公子后来也有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他为人实诚又肯吃苦,是个不会用钱却挺会赚钱的人。成长在这样一个和睦家庭里,孩子培养得很有出息,现在全家人生活在南方一座城市,日子过得很幸福。
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轰轰烈烈谈过恋爱的很少。小学中学,异性同学连话都不敢说,没法谈情说爱。走上社会,那时人脸皮薄,怕出洋相,搂搂抱抱还得注意场合,上床实战更不敢。说白了,那代人大多是经人介绍相识,瞄一眼对方还算顺眼,再大体了解一下对方家庭情况,然后相处一年半载就稀里糊涂结婚了。
阿丽的故事告诉我们,恋爱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不局限于婚前。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之命性之需求,成年后并没有太多的时间从容地观察和考验对方,婚前短暂相处,即便有爱意,其实只是一种初步印象——好感。真正的爱情,在于成为柴米夫妻后彼此的包容、磨合产生,在漫长的人生中培养、增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