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叙事散文开锁王职业道德锁匠晓舟同志博客 |
幽暗的地下室里,一个剃着光头的男人,屈膝跪在防盗门前,口叼一支笔式手电筒照着门锁孔,一手托起眼镜盒般大的塑料板状物品,另一只手揑着铅笔状的东西往锁孔里来回快速抽动。大约过了30秒,那人用塑料膜裏起一支小铁棒伸进锁孔用力一扭,防盗门旋即打开!
神了!森严壁垒的防盗门啊,在此人面前形同虚设,这等技艺当达到如入“无锁之境”水平了。此情此景,与电视里的神偷无异。不过,这人不是贼,而是我请来的锁匠师傅——姑苏奇人开锁王。
两年前,我在东太湖岸边一家公司上班,因负责后勤管理工作,常与搞维修的匠人们打交道。巧的是,有位五十多岁的修锁师傅老杨,竟然是我们老家的乡邻。我们聊过,他初来江南漂泊时是做小生意的,后来因进项不多,便在苏州拜师学艺改行做了锁匠。
去年夏天某日,我家书房门锁坏了,自然想到了那位老乡。我打电话告诉老杨,请他过来一趟。老杨说,他来苏州市区有20多公里路程呢,不如请他在城里的师傅帮忙就近处理一下。很快,一个二十七八岁模样的年轻人来了,光头,肤色白净,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言谈很斯文。从年龄上看,我估计他是老杨那师傅派来的小徒弟。我问,你是老杨的师弟吧,他说不是,是同行。书房门锁很快修好了,这事我也就没再放在心上。
三天前,我冒雨外出办事,匆忙中忘了关自家地下车库的门,回来后把电瓶车直接推进去,又忘了从车上拔下车钥匙和车库门钥匙,随手“咣当”一声把门关了。坚固的钢板防盗门一旦关上,上下左右四面卡住。找不到备用钥匙,我别无它法,只好又打电话向老杨求助。老杨说,路程太远了啊,我打电话还请我的师傅去帮你弄一下吧。“你的师傅架子大,不会来的,上次来了个戴眼镜的小青年,大概是你的小师弟吧?”我说。老杨在电话那头笑了:“什么小青年啊,人家城里人长得嫩气,也近四十岁了,他就是我的师傅啊。别看他年纪不大,他可是姑苏城里赫赫有名的开锁王呢,全城开锁修锁技术数他最牛!”
“小青年”又来了,我把他领进地下室。我还是有点疑惑:“师傅贵姓?”他谦逊一笑:“免贵姓王,在下王春龙。”我肃然起敬:“哦,您是老杨的师傅啊,失敬失敬!”他依然否认:“是同行。”
车库门打开后,“开锁王”告诉我,锁匠开锁,通常是把锁搞烂了重新换锁配钥匙,多数人只会此术。即便技术好的,也是这一套,学的是厚黑学里的“补锅法”—— -这样可以多挣钱。他说因我是老杨的朋友,故想帮我省钱,用的是技术开锁法——撬后门锁完好无损,照样用。我对“开锁王”的技术赞不绝口。他却说,你家这锁,比起银行的保险柜锁、奔驰宝马汽车的电子锁,简直是小儿科。我问,老杨有此功夫么?他呡嘴一笑:“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既然他称我师傅,说明我有比他牛逼的技术。”呵,他终于承认自己是老杨的师傅。
我请“开锁王”上楼喝茶,请他讲自己的故事。他腼腆地笑了,白净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两个小酒窝,挺清秀可爱的。我不好意思直言他苏式娘娘腔,婉转地说“你是典型的苏州男人相啊”。他说是啊,之前我家住在市中心乐桥附近,是地道的苏州人。话匣打开后,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王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在一家国营商店当营业员,一干就是十年。后来企业改制了,他成了下岗职工。父亲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要他学一门手艺。学啥呢,老爸是杌械维修方面的老师傅,他想学,可老人家不肯带他,说子学父艺亲情关过不了,骂不听打不忍辞不掉,没压力必然学不精,要学本领必须跟别人学。
在再就业人才市场转悠了几天,小王选择了学锁匠。师傅是个农村来的匠人,在苏城有几个修锁小店铺,他在那里兢兢业业学了四年手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锁具的构造已不再是单一的机械型,新型锁具逐渐渗入了电子数码技术。技术复杂了,苏城修锁业界的几位大师傅也只能各专一技,谁也不敢妄称全能冠军,且同城同行间相互技术封锁,谁也不会向别人传授自己的绝招,因此锁匠们戏称“苏州有个十全街,手艺谁也十不全”。小王呢,在修锁行业混迹了四年,还是个普普通通的“三脚猫”小锁匠。
同行是冤家,谁都留一手,想学高端技术必须走出山头。为了学习高新开锁修锁技术,小王先后去过杭州、广州等大城市,访高手拜名师。他心灵手巧,又是异地学艺者,不存在学不会或与杭州广州师傅争市场夺地盘的问题,加之他对人谦恭有礼,一口吴侬软语嗲兮兮的,师傅们没一个不喜欢他,都毫无保留地把各人的绝活教给了他。除此之外,小王还积极参加各地修锁行业研讨会,认真聆听各个流派修锁大师的技术讲座。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他博采众长集一身,开锁修锁技艺有了很深的造诣。
面对“无锁不开”的开锁王,我开玩笑说,你若是想到哪家“借”点钱用,无门不入十分方便啊。他接过话题说,是的,锁匠一旦心怀不轨,对社会贻害无穷,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法律意识,修养人品。他告诉我,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助人解难不助纣为虐”原则,开住宅门锁必验证房产证、身份证,开汽车门锁必查看行驶证、驾驶证,即便替企事业单位开防盗门、保险柜锁,也必让所在单位出具书面证明,否则给再多的钱他也不干。这几年“开锁王”名气大了,各地前来报名学艺的人越来越多,他不贪收学徒费,不知根底的人决不接纳,执意要学徒的,他也是介绍这些人先到熟人的企业里打一两年工,弄清他们的品行后再决定是否收徒。
拟写本文前,我电话釆访了老杨,得知小王师傅果然德艺双馨,在行业內威望甚高,近几年来连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全国锁匠代表大会。他不看重经营盈利,一门心思钻研技艺,自家锁铺至今仍小得不足10平方米,由老父亲帮他看守店面配配钥匙,他自己则成天东奔西走,忙于在苏城各地替同行们处理“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