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的智慧与情怀

(2015-09-19 13:45:00)
标签:

序言

书评

作者:陈进

分类: 友人评介

                       散文的智慧与情怀
                     

亚峰先生是我在苏州时结识的文友,他以写时评见长,在新浪博客里名列十大新锐博主。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系统地拜读过他的时评,不敢妄加评论。现在,他的散文集《姑苏寻梦——沧浪随思录》即将付梓,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他嘱我为这本散文集作序。认真看完文稿,我正好想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和时评相比,散文的时效性、针对性要弱很多,但对阅历、思想、情感、内容却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年来,我看过不少作家写的各种散文集,总体的印象是很多作品仅仅流于文字技巧的把弄,流于小资情感的抒发,极端的类型化,让很多读者误以为散文就是自恋自怜自赏。很多散文作家由于缺乏世事的阅历,缺乏人生的底蕴,作品显得十分肤浅,往往离家十里就能感慨乡愁,感冒发烧便能参透生死,跟团旅游竟能洞察宇宙。再华丽的遣词造句,再精致的文学技巧,如果缺少了内容、阅历的支撑,那也只能是花瓶,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也让读者难以有深刻的领悟,共同造成了当代大众文化的肤浅化、平面化、碎片化。

《姑苏寻梦》是有内容和阅历的,而且我认为这是一本男人的散文集。并不因为作者是男性,而是相对于当前散文界整体小资、阴柔、矫情的风格,《姑苏寻梦》里流淌的是一位男性长者的智慧与情怀。

中国古代“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式,常常将研究作者放到与研究文本等同的高度。而“文如其人”的文学观实际上也是认为作品的风格、内容,常与作者的禀赋、经历有关。亚峰先生曾经在苏北某经济主管部门供职多年,也在一家国家中型企业担任过领导干部,退下来后又在苏州的民营企业里担任幕僚的角色。与三教九流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对庙堂江湖都有过或深或浅的涉及,人生不可谓不丰富。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一旦带入到文学创作中去,那就别开一片天地。他不写花间絮语,不写灯下浅唱,不写游园惊梦,他所写的,是红尘众生,是大千世界。而且,他始终以一种充满智慧的眼光来审视这一切。文集里不少散文写到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与事,在陷入困境时,“我”如何给予指导和帮助,最终柳暗花明。从企业用工到婚姻家庭,从学校处分到地痞挑衅,五行八作皆入笔下,有情节有细节,真实感很强。更难得的是作者总能以一种智慧来审视与处理这些人事。

这种智慧的来源是人生的阅历。像饱览、洞穿世事的老者在棋局间的一挥一洒,看似无意,却又处处妙不可言。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读书有功利之心的时代。但我认为,功利不应仅是考试升官发财评职称,有时懂得一些行走江湖的潜规则,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掌握一些办事应急的技巧,对人生而言,其实更加受用。如果我们不怀功利之心,那么我们也能为这种智慧而会心一笑。阅读的“笑”有多种多层次的,最低级的是面对文字的插科打诨,最高级的是智慧的共鸣。

当然,智慧太多而没有情感也不是好事。文学作品不应仅仅只有智慧,更应该有一种人文精神,一种人文情怀,否则,就会“多智近于妖”。在亚峰先生这些文章的智慧里,有时确实能感到一种狡诈,所幸这种智慧多是在路见不平的时刻使用,是出于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智慧。

除却这类描写江湖行走的文字,还有一类文字,是写家庭生活里的天伦之乐,写家族传承的历史使命。在这类文字里,更能读出一种情感、一种情怀。

《苏州之梦》是这本文集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旅居苏州一年,我见过很多描写苏州的文字,无非是摹写景色之美,抒发生活之逸,抑或是追溯古城历史。看过了这类文字,不免感到一种类型化的重复,以及审美的疲劳。《苏州之梦》里从公元1368年祖先从苏州发配到苏北写起,写出一个家族代代重返苏州的梦想,前后历经二十世、六百多年,写少年时自己的父亲带他来到苏州阊门缅怀先人,写自己的儿子来到苏州大学报到的那个晚上,作者“喝了点小酒”,“神神叨叨地叫唤:‘老祖宗,你的子孙来了,敬请保佑!’”通篇酝酿出的是一种家族传承的责任感,一种浸入血脉的历史传统。相对于那些凭空吊古的散文,这种历史感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写为人处世、行走江湖的智慧,写家族传承、天伦之类的情怀,很符合亚峰先生的身份。写作者写作符合自己身份的作品,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写作一个精准的定位。位子定得准不准,不仅关乎其禀赋能否有效发挥,也决定了文学作品的真实与真诚。他并没有辜负那些世事沧桑所酝酿出的阅历和底蕴,也让自己以“智慧的父辈”的作者形象渗透入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亚峰先生已年近花甲,相信随着他阅历更深的积淀,以及学养的进一步丰富,他的散文的底蕴与美学风格会更上层楼。 

                                                                                 本文系青年学者陈进为《姑苏寻梦写的序言


                                散文的智慧与情怀
                                      (《姑苏寻梦》序言,原载盐阜大众报2016.1.4A2“读书”版)

         本文被选用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2015.9.21)     选稿老师:雨云散文的智慧与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