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香同学

(2015-02-03 08:00:00)
标签:

散文

情感

同学

  阿香同学


阿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走出家乡求学非常用功,从S市读到上海,一路读到博士。后来回到母校教书,由于刻苦钻研发表的论文多,二十八岁便由讲师一步晋升到正教授。

阿香上小学中学都和我同一个学校,虽是同龄却晚我一届,准确地说我们是校友。那时他是小镇上的孩子,爸妈都在单位工作,穿戴比普通学生整齐,长得也很秀气,我很早就认识他。

真正相识相知,是我们上初三和高一的时候。那时学校时兴排演文娱节目,我俩语文成绩比较好,被学校抽在创作组,编写话剧、表演唱、快板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任务是创作,偶尔也客串到台上去当个配角演员。

创作组只有三四个人,任务比较繁重,我们经常挑灯夜战,即便是星期天、放暑假,也要在学校里鼓捣。我是走读生,家离学校有三公里之遥,不敢走夜路,晚上跟阿香回家睡觉是常事。他妈妈在公社招待所工作,有的是空床。阿香妈妈和蔼可亲,她说她娘家与我外公家沾亲带故,待我非常热情。

高中毕业后,由于不同届,加之又分别在两个不同方向的乡镇工作,彼此没联系。我是在新华日报上读到他一篇关于心理学方面的文章,才知道他去S市上大学的。阔别十多年,直到三十岁那年,我们才邂逅过一次。

那天,领导叫我中午参加接待一位大学教授,说我们系统编的一本关于职工心理教育方面的教材,在S大学出版时得到过这位家乡学者的支持。听领导这么一描述,我便知道是我那阿香同学来了。

午餐时分,阿香走进餐厅大门,领导们如迎贵宾般上前握手问候,我却故意吊而郎当地窝在沙发里看报纸。待他走到我面前时,我扬起脸不紧不慢问:“大教授,可认识我啊?”他一见我,乐了,用力捶了我肩膀上一拳:“你个晓舟,烧成灰我也认得!”见我俩这般亲热,原来是同学加朋友,大家哈哈大笑。

转眼又过了十年,听说阿香混出了大名堂,当上了S市副市长。我向来不善攀附,再说他在外地当官,我也没什么事要找他,彼此还是没有联系。他当副市长的第三年,我亲戚家有个孩子考上了S大学,但录取前夕孩子执意要改另一个热门专业,他们听说过我在S市有这么个同学,非要我帮忙不可。

我怕吃黄,没有去找他,但寄出一封信说了这事。仗着同学加朋友这层关系,我在信上倚老卖老跟大市长说得很直接:如还记得我,能帮这个忙,就回我一个电话;不记得,可以不回话,就当我没说。

五天后的早晨,我家座机响了,阿香打来的。说已帮我们联系好了,直接去找S大学某某主任即可办理。同时,他说按学校内部规定改热门专业得收一点“赞助办学”费用,你考虑一下经济上承受。

在孩子上学问题上,家长几乎都是在所不惜的,况且亲戚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差,我说,孩子的意愿换专业,很满意了,谢谢你,费用问题无需商量,我按规定办。他听我回答后,停了几秒钟说,如果我出面找一下学校领导打声招呼,也是可以减少一点的,不过我没找过他们,你看这事怎么办?

他的诚意我能听懂,只要我开口,他是愿意再出面招呼少收费用的。但我岂能为难他,我说,不需要这样,不叫你违反原则,我们就按学校的规定办。他呵呵笑了:兄弟你不错,挺理解支持我的。

别看阿香只帮了我这么个小忙,含金量却是非常高的。他是做事谨慎很讲原则的人,家乡的同学朋友和亲戚多得很,我至今还没听说他利用职务影响力其他人办过事。

有一年,三个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与阿香同班的发小,为大学毕业的孩子在S市找工作结伴去找他,阿香招待发小们吃了一顿饭。但提到孩子安排工作,阿香说,S市行政机关录用人都是公开招考的,我一个外地人,从不敢违反原则,S市企业用人量倒是很大的,人才市场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尽管这样,发小们还是执意要他收下孩子的求职简历。何香也不失礼节,笑笑说,我有机会也帮你们问问。餐毕,一行人把阿香送到他宿舍楼下,从车上搬下一箱高档准备往上送,阿香不再含笑:干嘛?我不白酒,这么贵的酒成箱放在家里岂不是害我!

阿香的清政廉洁一身正气,不仅对同学朋友,对亲戚也是如此。他当市领导前后,两个堂兄S市谋生,如今将近二十年了,谁也没被安排个正式工作,直到现在还在谋职业,日子过得很一般。

我移居S市后,有一次在公园里碰到一个家乡口音的人,一聊还真是老乡。他说女儿是在这里念大学的,现在一所中学当教师,他是退休后来带宝宝的。这人是家乡的一名普通职员,我不认识,也套不起来啥近乎。后来闲聊,他说他的大哥是家乡某医院院长,这让我大吃一惊,倒不是他哥是家乡名医,而是我知道他们的亲妹妹即是阿香的夫人!我说,你们有正宗亲戚在这里当大官,怎么没给孩子安排个行政单位上班呢?他说,我家妹夫事事讲原则,我们也不为难他。孩子在这里读的师范类大学,毕业后工作也是她自己找的。

阿香任S市副市长,是家乡人的骄傲。我每次长途车,都能到一两个家乡人显摆,有说是阿香家亲戚的,有自称是阿香朋友的,但继续深谈下去,他们并说不出阿香曾经帮过他们啥忙。相比之下,我这个不吭声的同学,在阿香心里应当算是有点分量的,当年他帮我那忙,真不容易。我很珍惜这份友情。

从不为同学、朋友、亲戚打招呼搞特权,场上几人能做到?我很钦佩阿香为官清廉一身正气。无怪乎他这官一直当得稳稳当当的,副市长任期届满后调到北京中央机关去了。

官场上有两种不同的人情观。一种人,亲情友情高于一切,千方百计公权私用让“鸡犬升天”。另一种人,也讲亲情友情,但把握有度,决不突破原则底线。前者在亲友小圈子里口碑特好,在社会上却遭骂声一片;后者也许常受亲友埋怨责怪,但在社会上却香远益清。我欣赏阿香同学的选择。

                                                                                                     阿香同学

             
              
                   本文被选用在新浪博客首页(2015.02.04)              选稿编辑:行有銮铃阿香同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