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机关食堂形式主义 |
分类: 职场扫描 |
机关食堂,顾名思义就是机关内部食堂,专为在这个机关大院内上班一族开设的。机关里正常有多少人在食堂就餐是算得起来的,按需采购食料制作饭菜,满足供应没有问题。但对外开放后每天会有多少“社会人”来这里吃饭,恐怕神仙也难以预料,做少了不够吃,做多了浪费,这让食堂如何把握?“社会人”来晚了吃晚了无所谓,吃不到也无妨,有时间再到其它饭店去,而机关上班比较正规,让在职在岗的人在自家食堂为等吃饭而上班迟到或饿着肚子去泡班,难道对机关的工作纪律办事效率没有负面影响?
也许有人会说,能让老百姓高兴的事就是好事,就应该去做。我想,就算机关食堂对外开放方便了群众、让民与官有了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老百姓高兴吧,但恐怕也只能是那所机关食堂附近的一些老百姓高兴,与此食堂相距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的老百姓纵然想去“高兴”,花去那么多时间和路费,怕是也高兴不起来。党政机关的职责是为一方全体人民服务的,让省长市长县长等大小官员们,为了排班吃饭上班迟到或饿着肚子没精打采地“泡号”,人民群众会满意吗?少数人高兴多数人不满意的事情,我看也未必算得上是什么好事。
无需多想,老百姓喜欢吃机关食堂,无非是这里的“公家饭”比市面上便宜。是的呢,这里的厨房餐厅无须缴房屋租金,员工领的是财政上发的工资,又不需要纳税,这些都是社会上那些靠租房开店的饭店没法相比的优势,投入成本低,饭菜当然便宜。官员把就餐的特权与左邻右舍的老百姓分享没有错,但离你这机关较远的老百姓分享不到则不公平,因为你吃的是纳税人的饭,关心的应当是一方百姓而不仅仅是左邻右舍。依我看,党政机关真的要让人们感到吃饭平等,你的食堂就应参照市面行情向政府财政缴纳房屋租金,也必须缴納营业税,食堂工作人员则应取消财政发的工资。如果做不到这三点,那还是假把式,还是在搞特权。
恕我直言,机关食堂对外开放,说白了是在哗众取宠。通过把官员就餐特权与机关周围少数人分享一点的办法,换取舆论点赞。至于把老百姓有机会与官员同食堂吃饭称作亲民举措、接受监督,我觉得很可笑,真心想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监督吗,那为什么要层层劫访不让群众向上级反映情况?是与群众交流饭菜的滋味重要,还是倾听基层群众诉求和呼声重要?也难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长时间了,不少机关没什么实质性的亲民便民举措,也不想真的接受群众监督,只好拿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小题大做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