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染小疾,得做小手术。他爸网寻本市公立医院这方面的顶尖高手,专门挂了个专家门诊号请他做手术。不料,高手摆谱道:“要我做得预约,一个星期我只做一例,你们前面已经有52个预约。”他把自己当神医呢,要么等一年,要么拿钱买“加快”,我们懂。
烧香也得求真神。五月中旬,经人介绍,爷爷奶奶带着宝宝去上海,拜访了一位每天做五六例这种手术的知名教授。与大教授沟通得有大格局,爷爷话里有话:“我们是慕名而来,也是懂得礼貌的,请您多关照。”话不多,却挺管用,教授答应一个月内安排宝宝入院治疗。
去上海治疗得办转院手续,否则报销不了。宝妈托熟人找了一家市级医院的相关科室主任。主任倒蛮随和的,提笔就填转院单,只是写到转院理由时嘀咕了一句;“写啥呢,我们这里有设备有技术,又不是不能做,就写患者本人要求转院吧。”宝妈不懂这种“理由”就是虚晃一枪糊弄人,送到上一个层面去审批,立马就歇菜。
问题上交到宝宝的爷爷那里,老江湖呵呵一笑,对他儿子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宝爸带着装有两千元人民币的信封请“不知写啥”的那位主任再关心一下,主任立即听话地重写了,转院理由编得头头是道。再一手拎着两盒水蜜桃,一手拿着转院单再去医改办敲章,敲章人见状态度大转变,盖章的速度麻利得惊人。
一个月未到,上海来了电话。入院当天,宝宝的爷爷去找了在坐专家门诊的那位教授,抛出一只大信封,兑现了“懂礼貌”承诺。你懂礼他贴心,仅观察了一天就做手术。手术前麻醉师问,要好的麻药还是一般的?听到“当然要好的”回答,麻师挺高兴,开了张处方,指定到医院旁边的一家民营药店去买。爷爷掏了四张百元大钞买回“好药”,麻师笑得很灿烂,手术做得很顺利。
宝宝健康快乐是爷爷奶奶最大的心愿。出院后半个月,爷爷奶奶带宝宝到上海复查,特意逗留了三天,带他登东方明珠塔、游海洋水族馆。宝宝这次玩得挺惬意,一路玩一路撒欢。
返程的火车上,爷爷告诉奶奶,这次来沪检查以及医生开的那些可吃可不吃的“保平安药”,加上陪小兔崽子游玩,又用掉3500元。宝宝在一旁听到后说:“没钱了就到银行去取呗。”爷爷叹道;“三岁孩童都懂经济,这真是一个金钱社会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