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副书记
(2012-04-26 20:04:17)| 标签: 上山下乡往事文革知青 |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深入开展,一批批城市知识青年,遵照最高指示,怀着扎根农村的决心,奔赴各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扎根苏北大丰农村的“知青”,多为苏州、无锡人,这些喝太湖水长大的小青年,个个生得白白嫰嫰的,在终年被海风吹得黑不溜秋的“大风人”面前,显得十分扎眼。
男知青扎眼倒了罢了,没几个人在意他们。但那些女知青们不但人长得水灵灵的,且穿着乡下人从未见过的喇叭裤、鸡腿裤、吊带衫,五颜六色,飘飘荡荡,给农村灰暗的天空凭添了几分亮丽,让人疑是九天仙女下凡,惹出了许多麻烦。
某日,四位“带把子”的村干部与四位仙女同桌吃饭,不但眼晴扎得吃不消,那阵阵嗲兮兮的吴侬软语,还把哥儿们听得浑身热血涌动,只恨自己的裤子尺寸太小张力不够,以至公社田副书记突然到来“全体起立”的时候,四位老兄竟然一举把饭桌子抬高了三十多公分!
女知青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分管知青工作的田副书记道行深些,一直不为所动坐怀不乱。那时他三十岁出头,仪表堂堂,风华正茂,官阶又很高,许多女知青对他非常崇拜。这种崇拜不无道理,既然来到广阔天地里扎根了,考虑下一茬禾苗的种植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好种出好苗的道理大家都懂得,何况转眼间小姑娘变成了老姑娘,急人。于是乎,有几个特痴情的,有事没事找书记“汇报思想”,其中有一位专挑下班时间到他宿舍去“汇报思想”。
这样一来,风言风语多了,同样有着七情六欲的田副书记到底有没有“折腰”,谁也说不大清楚。很快,有想踏着人肩往上爬的家伙捕风捉影向上面作了揭发。那是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挖地三尺找问题,灵魂深处一闪念都不会放过呢,何况还是个有点风声水影的事儿。在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面前,田副书记有口难辩,被列为反面典型,公检法以“破坏上山下乡运动”的罪名将其逮捕判刑。
田副书记是个才子,“进去”以后有感于狱中生活感受和人情冷暖的感叹,饱含悲惰地挥笔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十字牢歌》。歌词曰:
一进牢房,心惊肉跳。二人睡觉,一颠一倒。三顿牢饭,不见锅灶。四面围墙,外加岗哨。五花大绑,脚镣手铐。六亲不认,让人心焦。七(吃)的麦粥,养着浮膘。八个大字,天天对照(坦白从宽----)。九(酒)肉朋友,一个不靠。十(实)在没法,只好坐牢。
这首牢歌,在田副书记尚在服刑的时候,就流传到坊间广为传唱了,作者一举成为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人们传唱,一是因为它朗朗上口,二是说明一个道理:知青是高压线,碰不得。
其实,田副书记与女知青的问题,即便事实存在,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你情我愿两情相悦的男女关系问题,这样的处理结果显然过于残酷。这事若移到当今社会干部队伍中来考量,恐怕连屁事都算不上。他的那点儿风流韵事,还不及现在有二奶小三官员们的一个小零头。然而,正因为特殊年代有特殊罪名,也造就了特殊罪犯谱写了这首特殊诗歌。
文革结束后,这桩带有政治色彩的案件也褪色了,田副书记很快恢复了自由。但不知上级出于什么考虑,并没有恢复其原来的职务。撂置数年后,他被降级启用到一家县属集体企业当经理。他的资历是很深的,文革前的公社副书记,正而八经的国家干部,当个企业经理确实是大材小用,故而上上下下对他都很尊重。他的工作能力也是很强的,把那个企业打理得很有声色,在干部职工中享有很高威望,一直连选连任到退休年龄。
田副书记现己七十多岁高龄了,如今居住在离县城五十多公里的乡间老家,过着恬静的退休生活。他在特殊年代的这段特殊经历,五十岁以下的人知之不多,许多人并不知道他身上镌刻着尘封已久的时代印记。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