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劳模为啥摆地摊

标签:
徐桂英义乌人民日报夜市 |
分类: 职场扫描 |

被称为“徐劳模”的摊主,是全国劳动模范、大丰市供销社大中商场党支部书记徐桂英。她怎么摆起了地摊? 原来,去年8
月的一个晚上,徐桂英路过夜市。职业的敏感使她觉察到:这些地摊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价格大大低于商场;商贩们乐此不疲,定然仍有可观的“赚头”。经打听,这里的廉价商品,大多是从千里之外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购进的。 徐桂英想,如果我们商场也减少业务环节,直接到义乌采购廉价小商品,不是扭转销售滑坡、效益下降局面的有效措施吗?如果特困企业的下岗工人也摆地摊自食其力,不是缓解再就业难矛盾的一条途径么?作为企业负责人、劳动模范,我应当带个头!第二天,徐桂英取出家中所有积蓄,仿效个体商贩,带上几只编织袋,踏上了南去的夜班车。回来后,她相邀商场的几位同事租了夜市一块6
米长的地段设下摊头。 徐桂英不但把业余时间赚得的钱全部交给了单位,还多次带领商场职工到义乌进货。由于进货价格低,销价也订得低,吸引了众多顾客,大中商场的生意从此日渐红火起来。徐桂英没有就此收手。每晚下班后,她都蹬着三轮准时到夜市“上班”。每当见到下岗工人前来夜市选购商品,徐桂英总是不失时机地向他们介绍这一“生财之道”。大家看到大名鼎鼎的劳动模范天天摆地摊,很受教育和启发,加入摆地摊行列的下岗工人越来越多。 “徐大姐,今晚我卖掉1 8 0 元货呐!”旁边的一位女摊主情不自禁地凑过来说了句悄悄话。徐桂英说:“她叫陈相秋,是市无线电厂的下岗女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