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游记 |
万福源
4月21日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
巴马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隶属于河池市,是一个瑶族自治县,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万人,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
巴马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网络资料显示:2009年后,巴马健在的百岁老人数量达到了81人,90岁年龄段的长寿老人有800多人,长寿老人密度居世界五大长寿乡之首,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巴马人何以长寿?因素众多,最重要的是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巴马的空气、饮水和食物,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山乡空气清新,负离子远高于外界;巴马的河水和泉水,富含有益于健康的硒、锶等微量元素,长期饮用能调节生理机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食物方面,巴马人喜食大米粥和玉米粥,或大米玉米混合粥。餐餐有粥,世代吃粥,外地人也是难以做到的。
近年来,巴马人借助长寿之乡美誉和自然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把四面八方的游人引到巴马来,我等便是随波而来的。
在巴马游览的第一个景区是盘阳河景区。盘阳河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甲篆镇境内。在这里,我们先后游览了百鸟岩和百魔洞两个景点。
中午12时许,清澈碧绿的盘阳河呈现在我们眼前。
盘阳河发源于天峨县,全长145公里,由西北流入巴马,最后汇入红水河。盘阳河在巴马境内流程82公里,河水五进五出于地下溶洞,是巴马的母亲河,孕育了众多的百岁老人。
12时10分,我们在盘阳河边穿上救生衣,登上游船,向百鸟岩驶去。
百鸟岩是与盘阳河相连的一个大型溶洞,因洞内宿鸟众多而得名。洞中歧洞岔道众多,整个洞仿佛一座谜宫。洞内没有灯光,游船进入洞内,先穿过一条长长漆黑的暗洞,然后露出一片光明,再进入暗洞,再现光明,如此三进三出,好似经历三昼三夜的感觉。特别是第二个夜晚,抬头仰望,空中还有一轮明月高悬,自然造化,奇妙无比。
13点45分,我们又来到不远处的百魔洞。
百魔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也是巴马最为壮观的石灰岩溶洞。1987年中英岩溶地质专家一致认为,该洞集天下岩洞之美于一身,故称“天下第一洞”。
进入洞内,前方一块巨大的"迎宾石"映入眼帘。
百魔洞平均高约70米,宽约50米,游览线长4000多米。洞内分为4个大殿堂,瑰丽奇妙,多姿多彩。其中最为壮观的大殿堂内伫立着几十个直径3-5米的钟乳石柱,形态各异,伟岸挺拔,高耸穹顶。
巴马人长寿,除了前面所说的空气、水和食物外,还有强地磁。据说,盘阳河地下有一条断裂带,直接切过地球地幔层,导致地磁增强。地球上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而巴马高达0.58高斯,强度是其他地区的双倍。据说,人们生活在恰当的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液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身体免疫力高,能协调脑电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所以,每年有许多人来这里,或吸氧,或买水,或磁疗养身。有的人干脆带上背包干粮,躺在洞里的岩石上吸氧和磁疗。
看罢百魔洞,乘车前往长寿岛。途中山崖上,镌刻着两个巨大的"寿"字,格外醒目,其中一个寿字夹在福字中间,意喻"寿在福中"。
17点20分,我们下车向长寿岛走去,有几个可能是刻意安排的老人在路边闲坐,随便上前问一老人年龄,说92岁。走过浮桥,踏上长寿岛。瑶族阿妹在门口唱着迎宾曲,迎接来岛观光的客人。
一上岛,岛上的导游就带我们进入养生文化长廊,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养生与长寿之道。
接着带我们来到壮瑶寨楼。在这里享用长寿宴。长寿宴六人一组,共用一筐杂合菜,记得有烤鸭、玉米、花生、山芋、糯米饼等十来样,每组还配一壶米酒。
饭后是篝火晚会。有长寿老人表演、阿妹招亲、书法、杂技、民族歌舞等。19:40分代表们点燃了篝火,游客们纷纷入场,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最后,晚会以场上的演员和游客手拉手,面向篝火围成数圈,一齐拥向熊熊燃烧的篝火而告终。
晚会结束,游客们又来到一边的演出场地,观看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巴马》。演出以歌舞的形式展现了瑶族婚礼、铜鼓舞、补粮、天浴等地方文化元素。可能是过于艺术化,不为大众所理解和喜爱,大部分观众提前离场了。
22日早上8点乘车出发,9点来到长寿村。导游带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小楼的客厅,落坐后,向大家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宣传推介村里销售的银器。
出了银器店,又被带到一个出售长寿米、平安粮的地方,神神道道一番后,有几个人花费200到500元不等的钱,请回了平安。
接着来到"仁寿山庄",主要参观了被光绪皇帝赐予"惟仁者寿"匾额的长寿老人邓诚才故居。
巴马游玩结束,我们便去往百色市靖西县,游览下一个景区----古龙山大峡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