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世主大教堂全称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全俄东正教领袖普世大牧首的主教堂,是教会的行政中枢。
教堂高103米,能容纳近万人进行宗教活动,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

1812年,俄罗斯民族英雄库图佐夫率军与入侵的拿破仑军队在莫斯科附近的博罗季诺展开决战,最终以俄军大获全胜告终。
为感谢上帝的眷顾并纪念牺牲的军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修建一座教堂。
教堂的设计方案几经修改,建筑风格由最初的罗马万神殿样式,改为伊斯坦布尔索菲亚大教堂的新拜占庭风格,建筑地点也由莫斯科的制高点麻雀山,改在克里姆林宫西南侧的莫斯科河畔。
教堂最终于1837年施工,1883年交竣,前后用了近50年。
十月革命后,东正教遭到迫害,教会财产被没收,教堂被查封,救世主大教堂也被迫关闭。
1931年,苏共中央决定建造庞大的苏维埃宫,其地址就选在救世主大教堂的基址上。
1931年底,教堂被炸毁,夷为平地。
(图片选自网络)
因资金、地基、洪水和战争等原因,苏维埃宫最终也没能建成。

(拟建的苏维埃宫,图片选自网络)
苏联解体前夕,东正教会接到许多重建救世主大教堂的请愿,1990年举行了重建奠基仪式,2000年教堂正式竣工并启用。
(相关资料摘自网络)

教堂的主殿完全按照原教堂的模样复建,主圣坛是宏大拱庭下一座大理石雕刻的八角形锥顶小教堂。大厅内布满了精美的壁画和镀金的圣器,肃穆庄重,金碧辉煌。


(教堂内不允许拍照,以上两幅图片选自网络,感谢作者)
复建的教堂依旧坐落在风光旖旎的莫斯科河畔。
右边是彼得大帝手举航海图伫立船头的雕塑,左边是气势宏伟的克里姆林宫,教堂正对面是一座横跨莫斯科河的铁桥,那里是拍摄教堂标准像的极佳地点。



教堂的外部装饰也很有特色,青铜的大门,镀金的雕塑,金光灿灿的圆顶,大理石的立面,使得整座建筑既宏伟壮观,又不失典雅精美。





教堂周边是广场,连同那座铁桥,是人们休闲散步、游览观光的好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