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既是投资于民,投资于未来,也是—个国家政治意志的体现。
近些年,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财政优先,教育投入到位,教育的公益性日显突出。
我国的教育投入长期偏低,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多年来始终在2%左右徘徊。
1998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28%。但仍低于5.1%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年统计表明:我国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
1993年制定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2000年的实际结果为2.87%。
(以上数据摘自《教育情报参考》2008年第12期)
好在2012年我国实现了纲要目标,晚了整整12年。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是我国偏远贫困地区常常见到的一条标语,方方正正,非常醒目。
却又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因经济无力支撑而辍学的报道,凄凄离离,令人心痛。
曾经参加过北京蒲公英中学的公益活动,对于这所专为农民工子弟服务的学校,政府的教育投入非常有限,日常运转基本靠社会的爱心捐助。
在尼泊尔,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象。
毋庸置疑,尼泊尔很贫穷,且不说经济总量与我国相差了N个数量级,即使人均水平也仅相当于我国的12%。
即使如此,尼泊尔依然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没有查到尼泊尔公共教育经费在GDP中的占比,但那些着装统一、快乐自信的学生,应该比数据更具说服力。
行走在尼泊尔,不论是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偏远的小山村,学生都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在纽瓦丽人古镇杜利克尔,随手拍到了题图的那幅片子,光线、构图都不够理想,然而,那个场景却在表达着一个信念:
相信未来!
尼泊尔之旅总共16天,陆陆续续发了18篇博文。
仅以本文结束,并以此祈福尼泊尔的明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