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因为工作关系,常常天南海北到处跑。
每到一地儿,总是喜欢逛逛小市场、大排档,觉得在那儿才能体会当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在悉尼呆了十多天,该去的差不多都跑遍了。
有一天空闲,原计划乘Barton朋友的游艇去海钓,船临时出了事故,只好作罢。
我提议逛逛悉尼有特色的小市场。
Barton不以为然,他感兴趣的是大学校园、博物馆,品的是文化底蕴。
人家欣赏的是古典交响乐, 而我却只是听听流行歌曲。
恐怕,这就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差别吧。
按照Barton的主张,去悉尼大学,约好宋先生陪我们。
宋先生初到澳洲时穷困潦倒,一文不名,凭着十多年的拼搏,用积蓄的几十万澳元,盘下了悉尼大学里的一个餐厅,据说,生意还很不错。


有人写过《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Barton打算写《天津人在悉尼》,我想,宋先生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吧。
在悉尼还认识了几位在这里打拼了十几、二十来年的天津人,他们中一些人原本在国内有着稳定、体面的工作,比如大学教师,比如主治医师,比如公司白领,比如国企经营管理人员,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来澳洲后,无一例外,每个人全都从力工干起,大都经历了一段蘸满酸甜苦辣的艰辛历程,有的人现在仍要早出晚归,日日操劳。
聊起呆在澳洲的理由,他们往往会众口一词:在这里,可以享蓝天碧水,吃健康食品,呼吸新鲜空气,过老有所养的平静生活......
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感悟,似乎都会成为 Barton《天津人在悉尼》的素材。
悉尼大学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和最负盛名的大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大学的主校区坐落在悉尼城区,与中央火车站仅一步之遥。该校自1850年建校以来,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享有“南半球牛津”之美誉。
走进校区,仿佛走进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一行铭文赫然醒目:Sidere
mens eadem
mutato
问Barton,“啥意思?”
Bartou端详半天,冒出一句“不懂”
“还有你不懂的?”有揶揄的嫌疑。
“根本就不是英文”Barton悻悻然。
“ 咋看长得一样呀”显然是矫情。
宋先生过来解围,“那是悉尼大学的校训,拉丁文,中文译为<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Barton长出了一口气,拖着腔调说,“箴~言~”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