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有所蒲公英中学,是民办非营利性面向农民工孩子的公益学校。
学校的创建人郑洪曾经是北京地质大学古生物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2005年,她在年逾半百时回国投身公益,创立了北京市第一所被政府认可的农民工子女中学。学校的运行费用,除了部分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拨付外,其余大部要靠社会各界的捐赠。
这些,是在一次聊天时偶然知道的。朋友讲,12月3、4号要在798艺术广场搞一次慈善义卖,需要物品捐赠,也需要义工。
捐了一些东西,跑去做了两天义工。
运输、装卸、理货、售卖,虽然都是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劳动,却觉得非常有价值。
头一天义卖,我和朋友负责的档位就卖出4000多元,两天下来,义卖总计30000多元。看着那些爱的涓涓细流,通过包括自己在内的义工的劳动汇集成学校急需的资金的时候,真的比自己直接捐出现金更有成就感。
有人讲过这样的话,大意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看明星、显贵是否被关注,而是看社会弱势群体被关注的程度。
有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他们大多在建筑业或服务业从事苦累脏险的工作,收入微薄,地位低下,他们用自己的艰辛,使所谓的城里人从容,优雅,温良恭俭让。户籍和工作却令他们卑微,卑微得甚至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近2000万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孩子们,失学率高达9.3%,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城市既然欣然享受了这些农民工的劳动,为什么不能痛快地承担他们子女的教育义务呢?
郑洪创办蒲公英中学,意在践行“把接受合格教育的权利还给农民工子女”的使命。
对她以及她带领的那个团队的善举,由衷的敬佩。
蒲公英——一个美丽的名字,把它送给那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女。
这些随劳动大军流动的孩子们就像一朵朵飘飞的蒲公英。
蒲公英也该有春天。
蒲公英的绽放,必将使春意格外盎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