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音布鲁克蒙语为“泉源丰富”之意。
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伊犁谷底东南,中部天山南麓,是一片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36公里,面积2.3万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的高山草原湿地,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牧场。这里雪山环绕,水草丰茂,气候湿爽,风光旖旎,著名的天鹅湖就坐落在草原上。2005年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
巴音布鲁克在那拉提的正南偏东,走S217省道,翻过一道达坂,总共不到90公里。恰巧赶上S217维修,绕道S218多走了70公里土路。
沿途矗立着许多大型广告牌,写着几个醒目的字:巴音布鲁克,给世界讲故事
巴音布鲁克的确有故事......
走进镇子,到处是以“东归”、“渥巴锡”为招牌的旅馆、饭店。是呀,东归是土尔扈特部传诵了几百年的悲壮史诗,渥巴锡是巴音布鲁克人世代的骄傲。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离开新疆故土,来到伏尔加河下游,在那片人烟稀少的草原,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后沙俄势力逐步控制了那里,因不堪忍受压迫,经过几年酝酿,1771年1月初,部族首领渥巴锡率领伏尔加河右岸的3.3万户约17万土尔扈特人,离开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走上了东归之路。一路上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克服了严寒、疾病、饥饿等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是年秋天,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渥巴锡,并下令在新建的普陀宗乘之庙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 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等划为“渥巴锡所领之地”让土尔扈特人在此安居乐业。
当然,巴音布鲁克还有故事,有个故事只能由她自己去讲,从清晨讲到傍晚,从日出讲到日落,故事的名字叫做九曲十八弯。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