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同学会

(2010-02-20 00:05:58)
标签:

同学会

忆念

唏嘘

感悟

清爽

分类: 随笔

    我们班的同学会自86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就我们学校范围讲,绝无仅有。

    每年的大年初四便是同学们雷打不动的节日。

    因是男生校,没有暧昧的“同桌的你”,自然也就没有卿卿我我的絮语和花前月下的浪漫。

    吹牛、调侃是男人间谈话的标准语态,当然都是夹杂在对曾经趣事的忆念、对蹉跎岁月的唏嘘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悟之中。

    相同的话题,相同的语态,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大家却乐此不疲。

    当然,有时也会有些新话题。不知是谁起的头,今年的同学会讨论起了男女分校的问题。

    “男女分校是对人性的泯灭。”

    “十四五至十八九岁正是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阶段,男女分校致使所处环境性别不完整,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极易造成沟通障碍特别是与异性的沟通障碍。你看16中人家出人头地的就比我们学校的多。”

    “大家回忆回忆,那时是不是在潜意识里自觉不自觉的将某个同学当做异性相处?”

     聊到这已令人错愕,原来男女分校是断背的渊薮。

    同学间除了神侃也还是有些实质性的扶持。有一对一的,比如,家庭矛盾的化解,生意上的帮衬,孩子上学以至就业安排等等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办成的几率极高。

    班主任孙老师生前热衷于我们的同学会,只要能抽出时间一准参加。老师病故后,他的孩子搀着师母看望我们,令人好生感动。孙老师是我和儿子两辈人的师长,关系自然更近一些,总想找机会报答他。还好,总算帮了他孩子一点小忙,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至今仍耿耿于怀。

    有个同学是上学时的好友,前两年的一天,他打来电话托我点举手之劳的小事,当时我正开会,便说等会儿我打过去。谁知会议拖堂,弄得我精疲力尽,回电话的事也忘得一干二净。过了几天猛的想起这件事,连忙翻手机,来电记录早被冲掉,问了几个同学都不清楚他的通讯方式,只好不了了之。之后的同学会他一直没有参加。我犯了嘀咕,是不是我的粗心造成了事实上的怠慢,伤了他那极强的男人自尊?为此,深感自责。今年的同学会总算弄到了他的电话号码,暗暗叮嘱自己,找个机会专程造访,弥补我的过失。

    同学相会,四面八方,五行八作,俨然一个小社会。然而,却没有世风的低俗和功利,大家清清爽爽、坦坦荡荡。谁找谁办事理直气壮,谁替谁办事尽心竭力,像是血亲的兄弟。也许,这正是同学情谊的魅力所在吧。

 

    我们班的同学会延续了24年,其实,相聚的时间累计起来不过百十来个小时,然而,它却浓缩了大半生的情愫,像一坛陈年的老酒,时间越久,味道越绵长醇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