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
(2009-08-19 10:09:25)
标签:
务实哲学历史观宗教观价值观尊严 |
分类: 杂谈 |
朋友聊天,偶然说到务实,也有了些偶然的感悟。
务实对一个人来说,确是一种很好的品格,很好的作风;对一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风气,很好的氛围。
当前的国泰民安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使国人从空泛的革命斗争口号中解放出来,才有了经济建设的中心,才有了今天的燕舞莺歌。
大家崇尚实务,崇尚真干,即使讲理论也要结合实际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有论点、有论据、有问题、有路径。这样听起来才有精神、有味道;看起来才有收获、有启发。即使观点不对,也会有思维逻辑上的裨益。
务实确是一好事,不务实的人肯定是一个浮躁的人,不务实的社会也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事物还有另外一面,即使是这一面也有个发生发展量变质变的过程。如果务实走到了实用以致极端到了实用主义,人同样会浮躁,社会也同样会浮躁。这恐怕就是哲学上的二律背反。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解决温饱是首要问题。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连吃饭的器都不利,哪有时间论道?长此以往由表及里,社会意识中实用乃至功利色彩较重。
胜者王侯败者寇,千年沿袭。这是历史观。
拜财神、敬观音、祭灶王,逢年过节、大事小情都带着一些具体要求添油烧香、磕头作揖。上天显灵,立马还愿,且香要烧大柱的,头要磕响头。否则,心中暗忤甚至大骂,再有祭拜也就没那么虔诚了。这是宗教观。
谁的职位高、谁的财产多谁就是成功人士,官怎么当的、钱怎么得的并不重要。这是价值观。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其实,还是应该有些形而上的东西,否则就会迷失人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过程的审美取向。
楚汉相争,沛公大胜。项王英雄末路,四面楚歌。虽乌江可渡但耻于见江东父老,即慷慨高歌、泣数行下、惜别虞姬、拔剑自刎。相对于不顾父老、不讲信义,甚至为避追兵,把妻子儿子推下马车自己逃命的胜者刘邦来说,项羽更具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西方社会信奉基督,背负原罪,怀着感恩、博爱和畏惧的心态踽踽而行。行善为的是赎罪,升天寻的是慰藉。看似虚渺,但确有助于人心向善、净化世风。由此,西方社会的捐赠比比与我们一些地方的贪腐频频,不得不说是宗教意识、文化意识上的差异。
升官发财是好事,这只是结果,过程更具普适意义。有的人为了升官,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人前恭顺背后戳刀、指鹿为马覆雨翻云,全然没了职业良心和人格尊严。这种人即使当了官升了职心里肯定压抑、猥琐,远没有平头百姓来得坦荡、爽气。有的人为了发财,坑蒙拐骗、谋财害命、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这种人即使山珍海味、铺金盖银,想必也会食不甘寐不酣,远不如芸芸大众“老婆孩子热炕头”来得踏实、享受。
生命实际是有底线的,那就是尊严。确实,尊严不能当饭吃,不能佐酒喝,但它滋养着灵魂,培育着节操。
有了尊严,活得就从容,就精彩,就具有回味留香的快意,就充满静谧空灵的美感。
有了尊严,就不会卖国求荣,就不会跑官要官,就不会贪污腐败,就不会为富不仁,就不会面对自己灵魂的时候有羞辱感、龌龊感。
既然是偶感也就是即兴说说,没有实际的意义,生活照旧是朝九晚五柴米油盐酱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