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除夕诗话   辞旧迎新  接春纳福

(2015-02-28 22:37:15)
标签:

诗词欣赏

除夕

分类: 二十四节气活动

辞旧迎新  接春纳福

——除夕诗话

 

 

“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诗题虽然是《元日》,但是末一句描写的是除夕的情景。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庭院,张贴门神、春联……这一天,大家忙着除旧布新,张灯结彩,到处红红火火,欢天喜地,一家人围炉夜话,只等着更岁交子,点响鞭炮,开门迎春接福。

说到新桃、旧符,在这我要跟大家介绍一下除夕特具文化意蕴的活动——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事物,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由此叫“春贴纸”和“春联”。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最早的春联吗?前天我看《文明之旅》时,听说五代十国的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春节第一联。后来我上网了解到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是现在有据可靠的最早的春联了。今年是羊年,我也作了一副对联:“骏马扬蹄九州大地任意驰骋,吉羊昂首万里河山随心高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除夕守岁,辞旧迎新,在这样的重大节日里,历代诗人更是有感而发,赋诗作词,留下了许多佳作,既有留恋,又有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吟诵这些诗词,你可以看到古人除夕守岁情景,同时可以感受诗人这一特定时刻不同的心境。

 

我们先来读一读唐代孟浩然的《除夜有怀》和宋代苏东坡的《守岁》吧!

除夜有怀 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守岁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孟浩然的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一二句“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介绍了除夕过后四季又开始轮回了。三四句“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描写了人们守岁达旦,时间太长,残灯焰火刚刚熄灭,炉中的炭火也慢慢变成灰烬。读了整首诗我们了解到唐宋时期“守岁家家应未卧”,这两首诗我们不但可以想象唐宋两代人除夕夜守岁情景,而“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一个“强”字让我们感受到除夕之夜小孩子那一份快乐,与家人相守,压祟驱邪,平平安安又一年。

当祟乖乖逃离人间,当年的传说渐渐远去。人们在除夕之夜更多的是团聚、欢庆,迎接祥和的春节来临。宋朝姜夔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一句,我们可以领略除夕之美的一个侧影。诗人泛舟归来,竹林间的梅花虽然看不见,然而它的阵阵幽香飘进船中,又飘过一道又一道石桥,冬去春来,跃然纸上。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大文豪苏轼在《守岁》诗中还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惆怅,明年一样有除夕,但今年除夕不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因此有不少人在除夕回首往日,展望未来。请读一首诗。

除夕  明 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读这首诗,我们看到在大家都除旧布新的时候,文徵明却在回顾一年来的收获。虽然一年可值得一提的只是文词,但是诗人能回顾,能在过往的岁月之上,开拓进取,诗、文、书、画无不精熟,成为对后世颇有影响力的明代文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珍惜时光,不仅仅是对少年儿童的勉励,古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耄耋之年,依然雄心不已。现在我将向大家介绍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时于除夕所写的一首诗。

除夕  清  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你从这句诗读出了什么呢?风烛残年,让人心生叹息,可赵老先生却一点也不服老,我想他心里不仅仅想听雄鸡的第一声鸣叫,那还有什么呢?

诗人们感叹时光的流逝,但又不沉湎悲叹之中,这不正是中国人这种乐天知命,豁达开朗的最好的说明么?

在除夕更岁交子时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在此,我送大家一副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愿吉祥伴随你我!

 

附:诗歌全文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 姜夔

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