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见双廊,是天色转好的惊喜。洱海尽头连绵的苍山,呈现出一种梦境般的蓝色,显得有些不真实。堆积的层云是灰白色,只是有些发亮。

码头边艳艳的三角梅,向天空举着花枝,颤动着满树粉紫,隔着洱海,在向远处的苍山致意似的。
近岸的水面上,浮着一片水生植物,菱角,水藻。睡莲三两朵地开着。

走进双廊,不禁有些失望:双廊是个大工地。
刚下过大雨,地上一片泥泞。路不平,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经常无法拖行箱子不说,且眼前的双廊堆满建筑材料,沙石板材钢筋,施工的噪声不停响着,运输车辆把窄窄的路挤得更局促了。这个大工地,房子和房子挨得太近了吧,还在建,还在建,没有秩序地拥挤着。
云客栈隐身之所,实在曲径通幽,在窄到几乎逼仄的小巷里绕来又绕去,终于到了。

其实客栈本身是很有特色的,但被泥泞的路、手提行李、一派建筑景象破坏了期待的心情。
从我们房间的露台望出去,视野中的一小片洱海过后,右手是风情岛,左手是玉玑岛向洱海中突起的一块,两块陆地几乎相接,视线受局限,哪里会有面朝大海的感觉呢?露台木制躺椅上的帆布、靠垫,通通被昨天的大雨打湿,完全没法用了,和蓝天白云在露台晒太阳看闲书的想象差距太大了。
出门找饭,经过一家家装修很有特色的客栈、餐厅、咖啡厅、小店,心情好转起来。
特别是一家名叫“青尘”的,很现代,很艺术,很时尚。不过真希望大家给双廊留点空间,留点淳朴,留点原生态,别把所有地方都占领了。

随便在一个小店,一缕香,白族家常菜用餐。
酸辣鱼非常好吃,25元一斤,比之前看到的海韵(似乎是40元)、之后看到的榕树下30元、吉祥红35元都便宜。
丝瓜苗切碎,蒜茸炒,有微苦的清香。
烤五花肉我就没有发言权喽。

饭后一人闲逛。还好,除了客栈扎堆,其他还算简单朴素,没有太多商业气息。商贩们卖得最多的就是烤鱼,大的8元,小的4元;虾饼5元,虾串1元。自行车出租,一天20元,不限时。餐厅、旅游服务点有包车、拼车的信息。从双廊回大理,只有陆路交通。

发现好玩的小店、招牌就拍,然后就看到了“杂字”。里边也有在大理的“远方”客栈卖的那套书。女贼、纪尘……都是旅游,都是文字。那些新西兰设计、泰国制作的木头戒指,画着繁花;尼泊尔手工纸,柔软不光滑,有棉的质感;对开的一扇小木头门板上,画着身着民族服装的女子,拉开门,里面却是一面镜子;泰国的纸台灯,有好看的大红花;木制的摩托车,线条流畅,简单写意,喜欢的是旁边写的话:让他释放狂野。还喜欢“时间收藏”的概念:手写一封信吧,自制一张明信片吧……

店不大,好玩东东不少。用旧抽屉自制的沙发,旁边立着小书架,可以看书,“不一定要买东西”,这是店主人说的。喜欢店主人,短短头发,宽腿裤,棉制衣,条纹围巾绕在颈间,温柔,知性,和缓的笑,一口洁白的牙。
买了一个小巧的贴花的布袋子,这是小店义务代售的。它是一位老妈妈一针一线手工缝制而成,为了支持她女儿——一个海归的提琴家在大理发展,一并来到大理。买了一个小钥匙链。细心的主人主动问我是否要送人,并配上小袋子,结以小草绳,贴上店名:杂字。
临走时,主人嘱我,有空就过来看看书。

走过烤乳扇的小摊,边看边听这东东是怎么做的(哈哈,后来我无意走到一家专做乳扇的老店,并两次探访,详细记录了制作过程,请听下下回分解)。

恩,这东东好吃极了,浓郁奶香里裹着甜甜的蜂蜜。喜欢乳品的人一定会喜欢。

碰到个
“小院”,小院繁花引我走进去,这是家餐吧。主人见我对手擀面感兴趣,讲给我怎么做,他可真是个爽快人,最后说“和你在自己家里吃的没区别啦”。
走走停停,看看逛逛,回到云客栈,向前台还了借来的手电,要了小蜡烛,点亮房中的小马灯。门铃响,客栈主人送来梅子酒,让我们尝鲜。很浓郁的梅子味,甜,醇厚的酒液化入其中,一两口抿过,暖暖的。
忽然觉出,喜欢上了双廊。走着,看着,是一种慢享、慢用、慢品的慢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