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骤风急,我们坐船游加利利湖。居然,船老大变魔术似的捧出一面五星红旗,令人惊喜地叫出了声。在国歌声中,国旗升起在船头。大家都很兴奋。

船行处,片片海鸥上下翻飞,给行船带来不少乐趣。

喔,原来我们是“有备而来”的呢。船老大教我们用面包屑吸引海鸥,果然引来一群又一群。我们在船棚里近距离欣赏它们的翩翩舞姿。

随后的行程,简直快变成众游客一一爬上船头,站在飘扬的红旗下,与洁白的海鸥合影的项目了。尤其是女同胞,当风把红旗舒展开来,而海鸥成片在身后飞舞的时候,高兴得忘了摆POSE,只剩下傻乐了。

上岸以后的午餐,是期待已久的特色餐——彼得鱼。每个人的一盘主菜,一整条的烤鱼,外焦里嫩,肉质鲜美。彼得鱼,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历的。据《圣经》记载,耶稣让他的使徒彼得将加利利湖中的每种鱼各捉一条,彼得竟捉来了153条!因此,后人将加利利湖出产的鱼叫“彼得鱼”,就是用来纪念使徒彼得的。但它究竟是指哪一种鱼,或者是凡此湖中打上来的鱼都叫“彼得鱼”,我就不清楚了。吃吧吃吧,好吃是硬道理。

其他的东东,饼啊,菜啊,与在大卫城吃到的亚美尼亚餐几乎完全一样。“口袋饼”,里边夹菜吃。

简单的蔬菜和沾料。菜基本上是生的,绿色健康。

这个水润润的东东,是我的最爱——椰枣,新鲜的喔,甜极啦。以前在埃及吃过的椰枣,是干的。后来在以色列的市场看到的,在超市里、在机场里买到的,也都是干的。干的枣比较硬,果肉缩紧了,枣皮儿也都皱起来了,轻轻一剥,可以很容易的剥掉皮。回国以后在沃尔玛超市也有卖的,当然也是干的了。
以色列是严重缺水国,但依靠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科技,他们达到了70%的水都能回收利用。以色列人发明了滴灌技术,大棚技术,大面积推广使用,不但完全达到粮食的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一种统计数据称,以色列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享有“欧洲果篮”之称,还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更多的以色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