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少年:以色列大兵

标签:
以色列大兵中东战争 |
分类: 神秘中东 |
在以色列,除了在进出境、过安检的地方可以看到持枪的大兵,其实,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在餐厅,在街头,在旅游景点,我估计在你能去到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大兵的身影——当他们穿着便衣,看上去与普通的青年人没有任何两样,但他们——背着枪!
这个景象,最初曾令我惊讶无比。
从约旦重返以色列,进入耶路撒冷后,我们在酒店用晚餐。一个小伙子正夹在餐厅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排队取餐,而一杆长枪赫然斜挎在他的肩上。GOD,这是在餐厅里喔,*%·#¥!*)!我象看怪物一样,偷偷地、偷偷地,瞄了他好几眼,可是人家,和他周围的其他人,根本就面不改色,完全就是视而不见。
遍地扛枪的大兵,是因为以色列的青年人都要服兵役。义务兵每周有一天假期,是可以出兵营、着便装的。只是无论走到哪里,必须枪不离手。这支枪,不可以由外人来拿,比如家人替他扛一会儿,是不行的。我在餐厅看到的那个“双枪”,猜想是替他的同伴背的?
以色列1959年的兵役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以色列公民都要义务服兵役,男子服役期36个月,女子18个月。但是阿拉伯人一律免服兵役;专门接受犹太法典教育的学生可以免服兵役。这个基本原则沿用至今。
所以即使看到女兵,也毫不稀奇。
义务兵除了接受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还要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军事思想与国防安全观的教育。在大屠杀纪念馆前,我们看到一队队来参观的士兵。他们应该是入伍不久的新兵,来接受爱国教育的。
当他们在军营大熔炉里成长起来,会变成什么样?
还是这样?这是在议会大厦前站岗的卫兵。笑眯眯的,很和善,很耐心的陪游客照相,提醒游客注意过往车辆。因为背光,我们想让他换个角度时,他才礼貌地拒绝了。因为他职责所在,必须一直保持面向马路的站位。
我们的翻译是服完兵役以后上的大学,他说他不喜欢服兵役,因为这浪费了他三年的学习时间。他上大学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同龄人都已经上到大三了。也许正是因为经过军营的历练,以色列年轻人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
不可否认,以色列的军事力量世界闻名,那些历史、政治舞台上声名显赫的人物,比如拉宾,沙龙,都有过从军背景。但更多的普通士兵,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未必会选择职业军人生涯,他们的人生舞台还很广阔。
几场中东战争夺走了多少年轻人的生命,而现在中东纷乱又起,真希望人们能够永远远离战争和硝烟,让年轻人重返校园,让本应灿烂的青春,不要再转瞬消逝在炮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