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勒斯坦地区隔离墙的检查站。

一队以色列大兵在耶路撒冷老城下走过。
听说我要去以色列时,被朋友们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啊!安全吗?
回来以后,几乎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还是:那边,没遇到危险?安全吗?
呵呵,记录我的见闻,自己判断吧。
2011年2月1日,大年二十九,行走在路上。22:30的航班,以色列航空要求18:00就到机场。看到好几个旅游团队聚集在“中国海关”的牌子下,而且候机时,居然碰到行程相同、参加国旅的同事,看来以色列游还挺火的嘛。
以航是真牛,单独开辟出一片值机区,所有乘客都被一一盘问。问话的人,有外国人,有中国人。尤其是同行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会被叫到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人询问,搞得好象一会儿要对“口供”似的。那些问题听着都新鲜。比如:“你们是母女?”“为什么春节不呆在家里过?”“你们几个朋友经常一起旅游吗?”“你那个朋友叫什么名字?”“您最后一次打开行李是什么时候?”“有没有人托您给以色列那边带礼物?”“行李里有没有带网购的、快递公司送来的东西?”
我正看着好玩儿呢,轮到我了,把护照翻了一遍,开问:你的行李是谁收拾的?是你家人帮忙收拾的吧?家里的阿姨、小时工有没有动过你的行李?
我抢着说:行李是我自己收拾的。我家没阿姨。没小时工。
工作人员说:你别急你别急。
我说:我不急啊(心里笑,多好玩儿啊。我看你比我还急呢。的确,人多,一个一个问,时间紧,任务重啊,我面前穿制服的这个胖小伙,忙的都出汗了)。
工作人员一脸严肃地说:别介意,之所以问这么仔细,是曾有人在托带的行李中放了炸弹,是有血的教训的。
问题问完了,给我的每一件行李上都贴上一个粉色条儿,并再三叮嘱:带好自己的包,在上飞机前,千万不可以再接受任何人的东西,也不要好心的给任何人提供帮助——比如帮别人带礼物,也不要让这些包离开你的视线等等。
同团的单身女性,得到了额外的“关照”——行李被贴上黄色标签,意味着要开箱检查。据说,以航的工作人员中是有国家安全部门的便衣的,一旦觉得你有可疑之处,可以拒绝登机。那些护照上有阿拉伯国家出入境记录的人,会受到格外严格的盘查,也要开箱检查。我这才知道,我的护照上有了以色列的出入境记录后,再不可以去阿拉伯国家了,阿拉伯航空,也BYE了。
啊,原来这就是号称世界上最严格的安检。难怪美国911事件后,允许降落的第一架飞机就是以航的——通过他们的安检后,你说,安全不安全呢?
所有乘客都对这个过程感到好奇,有人掏出相机拍照,马上被制止,并且工作人员一定亲眼看着删除那张照片才罢休。
这些过程完成以后,才开始办理托运行李。
飞行11个小时,到达特拉维夫。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

特拉维夫机场通道。

检查站的女兵(这是在旅行车上的后排,透过车前窗,远远的偷拍的,心虚啊。照片也虚,凑合看个影儿吧)
排队,等待,安检,开包,这些在此行中经历了太多次。旅行车一到检查站,肩背钢枪的大兵就已经开始打量这辆车了,于是司机打开行李舱。大兵从前门走上来,巡视一下,从后门走下去。说实话,我还真不太敢直视他们,都背着真家伙呢,万一看谁不顺眼,枪走火,怎么办?后来都习惯了。男兵又高又帅,女兵英姿飒爽,看着都那么精神。一次一个女兵从前门上来,在车厢里边往后走边说:Are
you all right?轻柔的声音从一身戎装、荷枪实弹的娇小身躯里发出来,这时候才发现,大兵,也是普通人啊。
除了过检查站,在以色列境内时,入住酒店,安检,大行李箱搬上传送带,感觉又到机场了似的;进商场,安检,小包打开,手持式安检仪过一遍;逛个公园,还安检!虽说只是一个形式,开了的包只看一眼,用手在包下抓捏一下,并不真搜,但感觉也很新奇,怎么如此如临大敌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