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眼睛

标签:
巴丹吉林沙漠 |
分类: 背着青春到处走 |
先看植物吧。
沙地植物,要想在缺水的地方维系生机,一定是有发达的根系。而为了减少对水份的蒸发,叶子都很小,少有片状,多呈针状。它们散落地生长在沙地中,多数都是低矮的。一束,一丛,却也因它的小而坚韧,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和珍贵。
常常惊讶于广漠黄沙中的一蓬碧绿,更感慨那些雪白如银的枯枝。生和死,如此接近。
居然还有花!那小小的、鲜亮的一簇,突兀地挺立在沙地中,简直就象跳动的星星,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几乎是叫着扑过去,站着,蹲着,趴着,围着它猛咔嚓。它被牧民称为“兔子的眼睛”。
它应该是一种菊科的植物吧,越看越欣喜,越疼爱。
水是生命之源,临水之处,纵然身在沙漠,也显示出勃勃生机。
河滩上,芦苇丛丛绿,野花点点黄。
海子如镜,平滑光亮,沙山清晰投影其中。湖水滋润了绿草,草地上有自在的牛羊。
巴丹吉林沙漠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沙漠里有湖泊140多个,以咸水湖居多。
庙海子旁边,有一方石碑。石碑右前方湖中的涟漪,则是一处泉眼,而且是淡水泉。该泉取名听经泉,相传其闻经声而涌,颂经声越大,涌出水量越大。泉水甘甜清冽,而湖水却咸苦干涩,甚为有趣。我们在泉边跺脚大叫,果然看到那处水波越发的不平静了。
音德日图湖,中间有一块面积不到3平方米的磨盘奇石,上面分布着108个泉眼,而且咸水湖中涌出的是甘甜的淡水,称为“神泉”。在湖边俯下身,我们静心聆听,真的听到了泉涌的声音呢。
呀,居然在水里,看见了通体透明的红色小鱼!小小的,也就2、3厘米长吧。这可是沙漠里啊,如此清冽的水,如此灵动的小生命,惊讶得我啊~~
在沙漠里,还看见蜥蜴,爬得飞快,没能拍下来。在爬珠峰的时候一低头间,看见一只甲壳虫,转眼也钻到沙堆里去了,真是有趣。
巴丹吉林庙,始建于1755年的藏传佛教庙宇,是阿拉善右旗境内唯一较完整的寺庙,前面是湖,背靠沙山。人们把这片海子称为庙海子。
寺庙经过整修,还显得很新。
巴丹吉林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沙漠,是因它的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堪称“五绝”。还好,除鸣沙,其它四样此行都见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