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重庆

标签:
重庆火锅大溪沟 |
分类: 咂摸滋味 |
已经想不起来,为什么重庆归来,一时犯懒,反正如今被我翻出来的文字,真真的,是只有半截子。而且,几乎都是吃。
罢,罢,略略回望一下,我味蕾上的重庆。
十一长假,人潮涌动,选择去处是个难题。
剑走偏锋,直指重庆。两小时二十分,飞机降落,有雾,空气湿润。
热情的川妹子执意来接机。娇小身材,细嫩皮肤,宽额头,圆面庞,波浪长发。美眉开车飞快,道路高低起伏,而江北区已经算是重庆市内很平整的地区了。
酒店对面,酒楼、食肆一字排开,只看名字就心动,“合川首家大河鱼”、“香一方”、“永川云龙过水鱼”、“特色干锅兔”、“俏阿妹鱿鱼鸡·(火巴)泥鳅”、“丰吃村”、“青椒鱼羊府”。再看招牌菜名,什么泡椒鱼,老鸭汤,万州烤鱼,全羊汤……看得人眼花缭乱。
多走几步,去德庄火锅。德庄、小天鹅、秦妈,都是有名的火锅店,不过后两家的店已经开到北京,而德庄的连锁店只在重庆市内。点上一只鸳鸯锅,清汤在内,碗口大小;红汤在外,大大的一环。每人眼前一只小碗,是魔芋片,撒满细葱花。正不知如何下口,服务生麻利地用汤勺从烧开的清汤锅里给每人碗里盛上两勺,咬一口魔芋,细滑劲道;品一口清汤,满口是蘑菇的鲜嫩,好喝极了。锅里煮肉煮青菜,最奇怪的是煮麻花。寸把长的小麻花放到锅里,稍煮一会儿就捞起,烫去了表面的油和燥气,沾上一层淡咸的汤,外表软而韧,内里仍甜而脆,吃得众人连连点头称快。
邻桌一席,觥斛交错,推杯换盏间声音忽然高阔起来。重庆人说话嗓门大,声调直,旁人听去总象在吵架。不过,他们声音实在太大了,周围的人都看过去,果然有两个人从坐着说改成了站着说,是真的吵起来了。其中一个一把抄起桌上的酒瓶,兜头便朝对方扔过去,酒瓶砸在柱子上,碎片纷纷。一桌人劝架,那小伙子还嫌不够,一把又抄起地上的椅子。火锅店身着西服套裙的女领班冲上去,拼命拉架。小伙子被推得边往外走,边骂骂咧咧。这里的人真是火爆啊,无论男女。
傍晚闲坐重庆城铁,随便找一站,坐过去,坐回来。看层层高楼叠在山上,五彩灯光映在江中,雾似轻幔,笼罩山城。
打车两辆,让后车的司机跟着前车走。司机嚷嚷的分贝快把我顶出车外:我啷个跟嘛!我奇怪他怎么那么大火气,车开起来才见识到重庆的哥的火爆,让后车跟上前车真的不太可能。上上下下的坡路,方向盘一轮起来就上了道,甭管左转右转几乎不带刹车,并排的两条车道上虽然都跑着车,中间只要还有缝就敢往里钻、往前冲。车上的我们只有紧紧抓牢把手,个个面色凝重。上车前两车约好去石门大桥(记住这个名字,后面会再次提到),上车后前车就跑没了影。不一会儿,前车发来消息,改去大溪沟。
到大溪沟是专程去吃鱼的。江边泊着三只大大的渔船,每只都有四五层高,用小船和铁板搭成通道,连到岸上,一艘船就是一座酒楼。我们选择了“水泊梁山”,吃豆花鱼、青椒鱼、蕃茄鱼、三文鱼刺身。到重庆来,不想吃辣都不行,厨师一定不会做啊。豆花鱼是红红的一盆,拨开辣椒,吃红红汤上冒出尖儿来的雪白豆花,嫩得发颤。青椒鱼是一盆绿,要从满满一层青色的花椒粒中去寻找鱼肉片,这过程象当年的辣子里找鸡。青花椒散着清香,鱼肉自是鲜美,当然也麻了。重庆的辣总是伴着麻的,因为雾都湿气重,吃花椒是除湿的。
席间老爸从北京打来电话,说刚从凤凰卫视看到新闻,重庆石门大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中巴翻到桥下,已死29人,伤11人,让我们在重庆出行一定小心。我想:这可是身不由己的事了。听说有位新疆司机在重庆开车,两年后不干了,说精神高度紧张,受不了了。又听说重庆司机到北京去开车很容易出事故,因为北京的路太平了,他们开着车都会睡着!
香锅鱼,过水鱼,泉水鸡,竹笋鸡,凉面,竹筒饭,芝麻荞麦香饼……
得,笔记到此结束,后边写的那一长串吃食,也一定是当年很过了一番嘴瘾的,可惜未能细述。
以后吧,以后,如有机会,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