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埃及风5(卢克索)

标签:
何露斯卢克索神庙方尖碑伊斯纳水闸尼罗河埃及 |
分类: 一阵埃及风 |
5月7日(第五天)
神庙,又见神庙。
何露斯神庙,供奉天空之神——鹰神;晚间的卢克索神庙,是保存最完整的神庙。每个神庙,都是高高的廊柱、塔门、浮雕,有的立着方尖碑。仰头久了,厚重的石柱、莲花的柱头,令人晕眩。对一个个神的传说、雕刻的图案,看得多了,也有了一星半点的了解。而若在这浩瀚的图谱中理清头绪,是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的。
(神庙长262米,宽56米,由塔门、庭院、柱厅、方尖碑、放生池和诸神殿构成。)
一个白天,都在尼罗河上过。中午船过伊斯纳水闸,船停下了,以为要有什么复杂的操作,却见船长和大副,取出块毯子铺在地上,深鞠一躬,跪地叩首。然后起立,嘴里念念有词。之后再来一遍,鞠躬,叩首,再叩首,如此反复多次。伊斯兰教徒一天应如此跪拜50次,为了简化,现在已经改成了5次。因此我们经常在街上听到象唱歌、象念词一样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在做礼拜的。他们拜完了,收起毯子,各司其职,船长又威严地开始掌舵,我们的游轮继续前行。
河两岸是绿洲。棕榈树、椰枣树分不太清,长得都象椰子树,一根粗壮的主干,叶子全集中在树顶。路过村庄,女人们用长纱巾裹着脸,孩子在河滩嬉戏,不脱衣服就往河里跳,两个小孩捉住一个小孩的手脚,把他甩起来,一、二、三,一下扔进水里。
甲板上微风阵阵,非洲原野沿河铺展,不能说景色不秀,但终扛不住烈日的烘烤,一个个躲在房间不出来了。
晚上游轮上安排了“阿拉伯之夜”的联欢。船客们买了长袍、头巾,把自己打扮成阿拉伯人。身材魁梧的西方人,一身白袍白头巾,颇象阿拉伯酋长。我们的导游一身粉袍,粉色头巾垂下丝绦,俨然一个俏丽的阿拉伯新娘。
肚皮舞实在跳得马虎,随后的一个舞蹈——伊斯兰特有的“苏菲舞”,则大开眼界。舞男把色彩艳丽的裙子套在身上,不停旋转,裙幅完全打开,成了一整幅的圆,简直象个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