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背作文么
(2016-11-17 17:53:39)分类: 反思论文 |
屈老师,晚上好,我家孩子这学期在背作文,她表姐教他的方法,期中抽测的作文,刚好就是他背过的那类型,他就改动了下写上去了,然后作文才扣2分。这样做好吗?我总觉得是作弊。我也很头疼,他的作文总是提不高。
我想,不少家长都存在这样的困惑——背诵,还是原创,这是个问题!这让我想起,自己以前和学生家长的一段对话:
家长:我家的孩子,写作有障碍。坐在家里,一个小时,憋不吃几个字!
老师:那就让他先读读同龄人的文章。
家长:可是,他得交作业给老师。
老师:那就抄写一篇,交上去。
家长:那不是“偷”么?这样做会让他养成依赖的习惯,以后一些文章就抄写,考试怎么办?
老师:那你教他吧,你说一句,他写一句。
家长:那和抄写有什么区别呢?
老师:除了抄写,你还能有什么办法,让他完成作业呢?
家长:好像没有了。
老师:既然没有了!那就选择抄写吧!
……
我见到不少存在写作障碍的孩子,坐在书桌前,紧锁眉头,痛不欲生。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懒惰,不愿意动脑筋,不愿意动笔写字。实际上,问题并不是这样。写作和说话,具有相似的地方。一个人不是哑巴,都会讲话,但是到了特定的场合,有时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与懒惰无关!
如果孩子真的写不出来作文,能不能让他们去背诵、抄写文章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先想一想:老师让孩子背诵语文书上的文章,家长会不会反对呢?当然不会!那么大家会不会担心,孩子背诵了语文书,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以后写文章的时候,就直接把课文写上去了呢?我想不会。背诵课文,和背诵作文,有什么不同么?我想,目的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为了积累素材,积累语言。不同的是,课文是大作家写的文章,选材独特,立意高远,语言相对规范,但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人生阅历相差得太远;作文是同龄人写的,虽然意蕴不够深刻,语言不够老练,但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哪一个更能引起孩子思想上的共鸣呢?我想,同龄人的文章亲切一些。我们都知道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还记努点力能够得着的文章,是最好的范文。如果是从让孩子写好作文的角度出发,背诵作文的效果,要比背诵课文的效果,更直接,更有效。
人类的一切学习,几乎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写作是一项更为复杂的活动,更需要进行模仿。学生模仿的文章,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课文、优秀习作、教师范文……模仿,不要仅仅局限于照猫画虎的修改,能原封不动地背诵下来,本身就是最优质的模仿。背诵下来了,对内容记忆得更深刻,更利于积累范式,积累鲜活的语言。
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会一直“模仿”下去。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创造,永远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是看着别人直立行走才站起来的,但是没有谁永远去模仿别人走路的姿势。孩子在模仿的过程总,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技巧,形成一定的能力后,会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路还走不稳,就老想着要挣脱父母的手,自己行走。作为语文老师,我从来不担心孩子抄袭、模仿,反到担心他们连基本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连写作的感觉都没有找到,就自由发挥。
从三年级开始,我就让孩子抄写课文,抄写作文。一个单元,抄两三天,模仿着写一篇。慢慢地,我发现许多孩子逐渐找到了写作的感觉。现在到了四年级,我宣布,单元习作,可以抄写范文,也可以选择原创。除了一两个写作依然没有开窍的孩子,90%的孩子选择自己写,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吃别人嚼过的饭。更何况,抄写的范文,大都比较长,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
回忆起自己的写作经历,实际上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最开始,我就把杂志上一些优美的语段,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一字不差地抄写在一个本子上,过一阶段就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甚至看到这个杂志上的教学案例,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就把自己相似的经历写下来,照着人家的模式,改一改,投到另外一家杂志。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提高了鉴赏能力,知道了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逐步摸索到了写作的技巧。现在,我写文章,再也不会去抄别人的东西,甚至连引用别人语句的心思都没有,老想着用自己的话能说清楚的,为什么要用别人的话来说?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想,熟背范文一百篇,至少能很好解决写作障碍的问题。脑袋里你装着几百篇范文,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写起来都不是问题。这让我想起贾志敏老师,讲起作文的时候,一篇又一篇的学生习作,如同泉水一般,从他的口中流了出来,有了几十上百篇习作装在心里,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是不是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