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开课设计技巧(六):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015-06-18 13:01:18)
标签:

情感

学生

插图

课文

百读不厌

分类: 反思论文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大多数情况下,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都会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进教学目标。可见,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有教学专家倡议:语文课,要上成读书课,书声琅琅的课堂,才有语文味。这句话,讲得有些过了!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朗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于烘托课堂气氛,增加语文味道,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指导孩子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里的阐述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这个排列中,可以看出,把书读正确,是最重要的报读工程,如何算作度正确呢?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个不: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不重复。要达到这些要求,除了读准字音只要,还要注意轻声、儿化、变音等处理技巧。把课文读正确,应该是最难的。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多练习几遍,就能达到流利的基本要求。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都比较短小。我们要让学生多从整体上朗读课文。学生能把全文认真读上三五遍,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如何让学生百读不厌,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当我在研读于永正老师的课例时,我总是打心底佩服他,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兴致还那么高,真可谓百读不厌!这就是教师的功底所在。

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探讨“有感情地朗读”的问题。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熟读深思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是一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前两点做得很充分,很到位,第三点就基本不是问题了。

当然,要让学生读得出彩,读得一次比一次好,的确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破。一般来说,教师的点拨,是与文本内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完美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究竟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标点。一般来说,标点符号就代表了人物讲话时的语气。“。”代表陈述,要心平气和得读;“?”表示困惑或者强调,句子尾部要微微上扬;“!”表示强烈的情感,发音要饱满,声音要洪亮。如果可能中,典型的标点比较集中,可以放在一起进行训练。当然,这些标点符号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意思:表扬、赞美、批判、质疑……需要我们根据语境,读出它们的意思。   

2、词语。抓住关键词,把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凸现出来,是教师们最常用的办法。老师会问:你想强调哪个词?为什么?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一读?谁还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法?

3、插图。书本的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透过插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我们大致就可以感受到认为的内心世界,进而揣摩到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态,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小白兔与小灰兔》的课文插图,是一组连环画,色彩鲜艳,趣味横生,一般看图,一遍朗读,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4、角色。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劫色,在讲话时候的语气、表情、动作,是不一样的。就拿《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文章来说:老山羊是意味德高望重的老爷爷,小白兔是个勤劳能干的孩子,小灰兔是单纯可爱的孩子,不同的人物,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5、句意。任何一个句子、语段的朗读指导,都应该放在全文的大环境下去关照,去考虑,要根据文章内容的变化和情节的推进,去寻找高度匹配的表达方式。

当然,朗读训练的抓手,远不止以上几个,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和提炼。心中有法,教无定法,当这些方法在课堂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时候,才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