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课:注意教学设计的层次感

(2014-12-05 23:36:50)

122,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语文组同课异构,两位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比尾巴》。这是我在教研活动中的发言。

 

作为教师,我们一学期听过的公开课,就有二三十节。一个学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听过的公开课,那得有多少?听了这么多公开课,你能记住的,又有几节?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公开课,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忘得一干二净,甚至练执教者的姓名都记不住。只有极少数的几堂课,会深深地留在你的脑海中中。这些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学设计富有层次感。

我认为,层次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路清晰,二是重点突出,三是特色鲜明。

先说第一点:思路清晰。一般来说,一堂课大都会设计识字写字、朗读训练,理解内容、迁移运用几大环节。教者一定要清楚,自己先教什么,再教什么,最后教什么。好的教学,大都会采用板块式的设计,清晰、简洁、明快。原则上讲,环节宜少不宜多。如果你上课的时候,可以不看书,不拿教学设计,轻松自如地上完;听课的教师,一听就明白,你是在做什么,分了哪几个步骤,那就说明,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清晰的。《比尾巴》是一年级的一首儿歌。教学分为那几个环节?我想,需要“识字、读文、拓展、写字”这四个环节。为什么不提理解?这首儿歌平白如话,一读就懂,基本上不需要理解。

再说第二点:重点突出。不仅教学设计如此,其他事情也不例外。写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把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简略写,是为了凸显“主要内容”;一份报纸,我们把最重要的信息,做成最大的图片,配上醒目的标题,放在首页,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教学设计也一样。一堂课,有四个、五个教学环节,但是你得清楚,哪个教学环节,是最重要的,你要在这个环节上,多用一点时间,多花一点精力,其他的环节适当削弱。我们常说的“一课一得”就是这么来的。比如上述的四核环节:识字、读文、拓展、写字,你把哪个作为重点?你执教的只是一个课时,选哪个都没问题。问题是,你有没有把它做大。

其次,每个教学环节,里面又包含了许多内容。比如:需要认识的字有12个,你不可能每个都讲得很详细。那些“高频字”“易错字”“多义字”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短”与“松”字;儿歌里有12个句子,也不可能逐一指导朗读,当然是读好带有“?”的句子。六个带有“?”的句子,也不可能一一指导,教一两个,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尝试;拓展的内容很多,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松鼠和孔雀的尾巴”;要写的字有三个,我会重点训练一个笔画——撇折。

最后讲第三点:特色鲜明。确定了重点内容,聚焦它,放大它,就能做出亮点和特色来。

拿识字来说,一个 “短”字,大有文章。短的实物就一定不好吗?

你见过什么短的食物?短发短句短裤短袖短文短片短刀短跑……

不好的事情,我们叫——三长两短

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叫——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没有眼光叫做——目光短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拿读文来说,你指导孩子,一个一个地读,读出理解,读出想象,读出意趣和美感,那就是亮点。这首儿歌,什么味道?幽默,淡淡的幽默,读着你忍不住想笑;它是押韵的,让学生发现韵脚,发现连贯顺口的秘密,是必要的;调换句子的顺序,你就会觉得拗口,押韵的好处在这里;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很注意动物的分类,第一组:猴子、兔子、松鼠,都是极其可爱的哺乳动物;第二组:公鸡、鸭子、孔雀,都是鸟类;得让学生知道,作者选择的时候,不是随意搭配的,而是精心挑选的。学生能读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就是教师的成功。

拿拓展来说。文章可以拓展的地方很多,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有两个地方。作者为什么把松鼠和孔雀放在每个小节最后,还用了较长的句子表达,充分体现了松鼠与孔雀尾巴的鲜明特色。

先说松鼠的尾巴。诗歌里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多有意思啊!让孩子们去想象啊:它是什么伞?下雨的时候,是雨伞,天晴的时候,是太阳伞;跳跃的时候,是降落伞;睡觉的时候,是大棉被……一边想象一边读,多有趣!

再说孔雀的尾巴。孔雀的尾巴,好看在哪里?它很大,颜色很鲜艳,打开的时候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我们可以讲讲“孔雀开屏”,最好再欣赏一小段《雀之灵》的舞蹈,学生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最后讲写字。本课的三个生字是“云”“公”“车”,很明显,编者,是让我们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笔画——横折。如果让我来教,我还会补充三个字——“、东、红、绿”。

第一组:车、东;

第二组:云、公;

第三组:红、绿。

让学生观察,同一个笔画——撇折,在不同的汉字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了解了撇折的三种形态,和变化的原因。训练就非常扎实了。

以上的任何一点,你做得足够大,就是课堂中的亮点。说白了,就是在别人认为已经走到尽头的时候,你想办法再往前走一走,哪怕是一点点,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附课文《比尾巴》。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谁的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