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先生咏介诗赏读(三道河)
(2017-06-04 01:51:41)
标签:
傅山介休诗词赏读历史 |
傅山先生咏介诗赏读(三道河)
大家都知道傅山先生曾经在介休居住过一段时间,有不少故事流传,后庐主人全哥提示96版县志P808页载录了老汉家两首诗,为方便学习,个别地方用了介休话,希望大家理解。介休语是晋语的组成部分,学好介休话,古典汉语咱不怕。好在对照原诗,不懂介休话的朋友也不影响阅读,只是少了一点亲切感。敬录如下:
三道河(二首)
三道河边春可怜,桃花一曲起红烟。
老夫不解先生乐,日日偷闲学少年。
烧春野老醉桃花,花底酡颜隐寿麻。
黄鸟一声红梦醒,半铛石壁碧云茶。
第一首,写的是三道河村的春天特别可爱,那一大片盛开的桃花宛如红烟滚滚。老夫年已七旬实在不能理解先生,振欣欣地,高兴甚?一天价忙里偷闲就跟㗏小孩们似的,也不知道自己是做啥的?
第二首,写的是喝了烧春酒的老汉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也是醉了,红脸多聚地坐在花底下,仿佛来自西方极乐世界的隐者。(在花的映衬下,脸红脖子粗,脸上的老年斑呀看不见了。)一声黄鸟的啼鸣惊醒了红尘中的春秋美梦,虚无缥缈,来来来,把咱们从碧云深处采摘的嫩芽,接上石壁缝缝里渗出来的清泉,煎上半茶壶,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㗏就得手啦。
可怜,多义,这里指可爱。
例:《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 为焦仲卿妻作>》:"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烧春,酒名,泛指酒。
酡[tuó ],饮酒后脸色变红,将醉:~颜。~然。
寿麻,亦作" 寿靡 "。我国古籍中所记的极远的西方古国。《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寿麻 之国。"《吕氏春秋·任数》:"西服 寿靡 ,北怀 儋耳 。" 高诱 注:"﹝ 寿靡 ﹞西极之国。'靡'亦作'麻'。"
碧云,是指碧空中的云。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馀。”
铛 名词,锒铛。锁系囚人的铁索。也是象声词,指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也可指烙饼或做菜用的平底浅锅。
茶铛,煎茶用的釜。 唐 吴融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烟冷茶铛静,波香兰舸飞。” 宋陆游《西斋雨后》诗:“香椀灰深微炷火,茶铛声细缓煎汤。”
昨天俺孟满喜老师也提供了傅山先生的一首诗,也是写三道河的,也和桃花有关,敬录如下:
傅山先生1677年路经三道河作诗
《三道河桃花林中作》
桃花三道河,连月老夫在。
寒红不党眼,瘦绿静与旋。
色尘聊触食,春风无理碗。
野老留水饭,七箸不违背。
居然放浪翁,未觉形骸快。
中原多阐提,一夜纷芥蒂。
华严难胜地,是非何不汰?
幡然入花林,是非置花外。
叔度误四大,临稍空轩昂。
天地既我逸,岂容翻自忙?
不追蓬桑痛,云何吟咏狂?
素雪笼金树,奇艳兹秋光。
好语嫩一裁,茹之时复忘。
老汉我在桃花朵朵开的三道河村住了有一个月了,虽然是春天了,介休的这天气乍暖还寒,有些些冷,这桃花的颜色可以用“寒红”二字来比喻,老汉自诩眼光公正,能分清瘦绿的树叶是静还是动。色尘中人啊净依赖些不干不净的东西,春风也不会嘲理碗儿的诉求。好客的野老留俺喝稀饭,清清淡淡,真好符合佛家七箸净食的规矩。哎,也是奇了怪,这是啥气场,居然使俺这个无拘无束的老汉,感觉不见这躯体的快乐。原来这中原大地净是些黑漆烂污断了善根的人啊,一夜之间怨恨丛生。我佛以如华之万德的庄严法身难道还占据不了有利的形势?是非因果善恶怎么就不裁决了呢?哎,罪过罪过,咋能这么想呢?带着悔悟的心情进了桃林,把那些是非恩怨置之度外。你说兀家黄宪多糊涂呀,临稍末角为名利所误,投入权贵的怀抱,忘了初心,把自己前半生堂堂正正器宇轩昂的形象给毁了。天地既然要让俺隐逸,岂能容许俺反复无常瞎折腾?都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志存高远,可是那就得付出代价,要疼痛受苦呢,罢罢罢,甭受那个罪了,悄悄地,闭嘴哇,凭甚你能狂妄无忌地吟咏骚章?你看那白雪飘零,笼罩着树林,雪打桃花,堪比金秋时节,犹如秋日的阳光下,树木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尤似秋光万丈,景色艳丽,格外妖娆,真正美不胜收。善言好语就好像一片沁人心脾的嫩叶,时时刻刻地含辛茹苦,活下去,可千万不敢再忘记了啊!(黯淡了刀光剑影,忘记了志在四方的理想,大明完蛋了,又谈什么诗词歌赋,哪里还有诗和远方?感叹长啸一声,唉,真是记吃不记打!)
注解:
不党,不阿附,不偏私。
《论语·述而》:"吾闻君子不党。" 朱熹 注:"相助匿非曰党。"《淮南子·主术训》:"不偏一曲,不党一事。"
色尘,佛教语。"六尘"之一。即眼根(视觉)所触及的尘境。唐李绅《题法华寺》诗:"色尘知有数,劫烬岂无年。"
六尘由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构成。
色尘的来历:
《俱舍论》卷一记载,色境有二种:
显色:指显现的颜色,有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十二种。
形色:指物体的形状,有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
《瑜伽师地论》卷一,在显色、形色之外,增加表色,使得色尘的分类更加完备。即凡是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种动作形态,明显的表现于外,可以令人看见的,称为表色。
聊,
触食,食物之触秽不净者。如触于他人之手及触于他未洗净之器物衣巾等者,或非为受食而触于自己之手者,又有种种之触秽。
水饭
1.粥,稀饭。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我未及飡,尔可且点心,止於水饭数匙。"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乾脯。"《醒世姻缘传》第四回:"丫头将酒菜放在桌上。进去又端出一小盆火来,又端出一楪八个饼,两碗水饭来。"
2.指用水浸过的米饭。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新捞的水饭镇心凉,半截稍瓜蘸酱。"参阅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水饭》。
3.指祭奠时用的酒、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真容已描就了,只就这里烧香纸,奠些水饭,拜辞了二亲出去。" 沙汀 《淘金记》一:"今天也在收,明天也在收,就像抢水饭样。"
七箸,估计和佛教的饮食规矩有关,有饼状的贡品等意,待查。王安石有诗:
放鱼
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放浪,指浪迹;放纵不受拘束。语出晋郭璞《客傲》:"不恢心而形遗,不外累而智丧,无岩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
形骸1. 人的躯体。2. 指外貌;容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尼父 远得崇替於未兆,近失 澹台 於形骸。" 明唐寅 《感怀》诗:"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华严,佛万德譬如华,以如华之万德庄严法身,故称华严。也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发源地在陕西西安长安区的华严寺和陕西户县的草堂寺。
胜地
①地形有利之处;制胜的地位、形势:营安胜地,寨背孤虚。
②出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胜地。
幡然,很快而彻底地(改变):幡然改进│幡然悔悟。幡然同翻然
叔度,是好几个古人的字,这里拟指汉代黄宪的字。
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
黄叔度品学超群,尤以气量广远著称。 康有为 《赠陈镇南编修兄》:" 叔度 自远量,曼容 ( 汉邴丹的字)善知足。"
四大,有多种说法。《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内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印度指地、水、火、风、空为五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佛教加以改造,谓地、水、火、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亦名四大种。种,有能生的作用,如种子。佛教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四大所生。又把物质世界称为色法。色,分能造色和所造色两类,四大种为能造色,其余一切物体为所造色。
蓬桑,是指桑弧蓬矢 ,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后用作勉励人应有大志之辞。
素雪,白雪。司马相如《美人赋》:"流风冽惨,素雪飘零。"
好语
1.赞扬称颂的话。 2.指仁义之言,善言。 3.佳音,好消息。 4.温和婉转的话。 5.态度和悦地对人说话。
一裁
1可裁制一件或一套衣服的衣料。《新唐书·归崇敬传》:“教授法,学生谒师,贽用腶脩一束,酒一壶,衫布一裁,色如师所服。”
2犹一方。 唐 唐求 《赠行如上人》诗:“衲补云千片,香烧印一窠。”按:旧时烧香有以方铜炉将香末印成印信状而燃烧者,如篆文心字香或寿字香,故云。
茹的[rú ]
1. 吃,引申为忍受:~素。~荤。~痛(忍痛)。含辛~苦(原意吃苦辣的东西,引申为忍受辛苦)。~古涵今(接受、包含古今的所有知识)。
2. 臭,败:“以~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