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韩愈学诗(《全唐诗》340卷赏读
(2017-01-02 11:53:59)
标签:
韩愈唐诗诗词历史文化 |
谁氏子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①题下注语出自韩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李素于元和六年三月任河南府少尹,元和七年二月卒,此诗当作于六年三月后。
②还家:回娘家。穿:经过。
③吹凤笙: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见《列仙传》卷上。
④灵妃:仙女。媲:配。
⑤知者:即“智者”。
⑥干死:徒然而死,白白地死。
⑦岂弟:同“恺梯”,和易近人。
⑧送似:送给,送与。
送无本师归范阳(贾岛初为浮屠,名无本)
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
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
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
众鬼囚大幽,下觑袭玄窞。
天阳熙四海,注视首不颔。
鲸鹏相摩窣,两举快一啖。
夫岂能必然,固已谢黯黮。
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
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澹。
蜂蝉碎锦缬,绿池披菡萏。
芝英擢荒榛,孤翮起连菼。
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
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
遂来长安里,时卦转习坎。
老懒无斗心,久不事铅椠。
欲以金帛酬,举室常顑颔。
念当委我去,雪霜刻以憯。
狞飙搅空衢,天地与顿撼。
勉率吐歌诗,慰女别后览。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众鬼囚大幽,下觑袭玄窞。”
元 黄溍 《重登云黄山》诗:“高寻指天路,幽瞩极玄窞。”
〈动〉
(1) 从穴中突然钻出来,引申为纵跃 [rush out]
如闭目窣身入水,顷刻间耳。--宋·孔平仲《谈苑》
(2) 拂 [sweep]
垂露竹粘蝉落壳,窣云松载鹤栖巢。--唐·杜荀鹤《赠元上人》
(3) 下垂 [hang]。如窣:窣静(幽寂;寂静);窣云(浮云)
词性变化
窣sū
<<font face="宋体">象>
形容细小的声音 [rustle]。如:窣窣;窣飒;窣磕
(1).昏暗不明。《楚辞·九辩》:"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明 刘基 《雪晴偶兴因以成篇》诗:"玄云四垂天黯黮,大野苍茫飞雪糁。" 清 赵翼 《端溪》诗:"数日不散光黯黮,宿墨一洗仍了无。"
(2).蒙昧;胡涂。 清 李调元 《戏墨庄》诗:"我观先生真妩媚,外虽黯黮中渊默。"
(3).比喻政治腐败黑暗。 汉 刘向 《九叹·远游》:"望旧邦之黯黮兮,时溷浊其犹未央。" 宋 沉辽 《奉送伯才都官代归》诗:"一遭黯黮诚非辜,人为欢愤我若无。"
(4).幽厉,凄切。《古文苑·宋玉》:"声淫淫以黯黮。" 章樵 注:"黯黮,凄惨也。"
(5).古地名。《南史·齐纪上·高帝》:"及 徐州 刺史 薛安都 据 彭城 归 魏 ,遣从子 索儿 攻 淮阴 ,又徵帝讨破之, 索儿 走 钟离 ,帝追至 黯黮 而还。"
1. 印染花纹的丝织品。《梁书·诸夷传·高昌》:"﹝ 高昌国 ﹞女子头发辫而不垂,著锦缬缨珞环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王殷 因呈锦缬, 郭 嫌其恶弱,令袒背,将毙之。"
2. 比喻繁花。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蜂蝉碎锦缬,绿池披菡萏。" 金 元好问 《下黄榆岭》诗:"东崖劫火馀,绚烂开锦缬。"
擢zhuó 拔:擢发(fà)难(nán)数(shǔ)(喻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不清)常见语句:擢发难数,罄竹难书。
提拔,提升:擢升。擢用。擢第。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传说周文王嗜昌歜,孔子慕文王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欢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彩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1.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铅﹐铅粉笔﹔椠﹐木板片。语出《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2.指写作﹐校勘。 李清照,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格非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适当时为太学生的赵明诚,时年十八,夫妻共事铅椠。--《李清照集笺注》
3.指文章﹐典籍。
语出《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洪兴祖 补注:"顑颔,食不饱,面黄貌。"
唐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 诗:"欲以金帛酬,举室常顑颔。"
《红楼梦》第七八回:"杏脸香枯,色陈顑颔。"
严复《有如三保》 :"慢饿死者,饮食不蠲,顑颔不饱,阴消潜削,乃成羸民,疾疫一兴,如风扫萚,男女老少,争归 北邙 是也。"
古同"惨"。万分悲怜,凄惨。
残暴。
锋利:"兵莫憯于志,镆铘为下。"
竟然:"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忧伤:"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
速疾之意。
孟生诗(孟郊下第,送之谒徐州张建封也)
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
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沈沈。
一门百夫守,无籍不可寻。
晶光荡相射,旗戟翩以森。
迁延乍却走,惊怪靡自任。
举头看白日,泣涕下沾襟。
朅来游公卿,莫肯低华簪。
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
萍蓬风波急,桑榆日月侵。
奈何从进士,此路转岖嶔。
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
谁怜松桂性,竞爱桃李阴。
朝悲辞树叶,夕感归巢禽。
顾我多慷慨,穷檐时见临。
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
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
秦吴修且阻,两地无数金。
我论徐方牧,好古天下钦。
竹实凤所食,德馨神所歆。
求观众丘小,必上泰山岑。
求观众流细,必泛沧溟深。
子其听我言,可以当所箴。
既获则思返,无为久滞淫。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1).自信,自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隋书·李德林传》:"少以才学见知,及位望稍高,颇伤自任。"《新唐书·宪宗纪赞》:" 德宗 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见屈於正论,而忘受欺於奸谀。"
(2).自觉承担;当作自身的职责。《孟子·万章下》:"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慎子·民杂》:"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是以古人不患於念治之心不尽,患於自任之意不足,此诚人主使之然也。"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同列为缩项。公(袁可立)曰:'吾自任之!'"
(3).犹自禁,自己承受。《魏书·北海王详传》:" 北海 叔奄至倾背,痛慕抽恸,情不自任。" 宋 杨万里 《夜读诗卷》诗:"幽屏元无恨,清愁不自任。"
(1).形容山势峻险。 王闿运 《巫山天岫峰诗序》:"前后相对,岖嵚参差。"
(2).谓道路险阻不平。 唐 孟郊 《赠竟陵卢使君虔别》诗:"归人忆平坦,别路多岖嵚。"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 悬瓠 城南陂水深,春泥满眼路岖嵚。"
(1)〈文〉〖动〗嗅、闻。古指祭祀时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气[smell]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诗经·大雅·生民》
又如:歆享(歆止,歆飨。神灵享受供物);歆嗅(歆飨);歆尝(神灵享用祭品)。
引申为享用
(2)〈文〉〖动〗动 [touch]
无然歆羡。--《诗经·大雅·皇矣》。朱熹集传:"歆,欲之动也。"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诗经·大雅·生民》
又如:歆动(触动;惊动)
(3)〈文〉〖动〗贪图
若易中下,楚必歆之。--《国语·楚语上》
又为羡慕
《新唐书·王綝传》:"诏中书舍人崔融序其代阀,号《宝章集》,复以赐方庆,士人~其宠。"
又如:歆美(钦羡赞美);歆淫(纵乐);歆叹(钦羡赞叹)。
(4)〈文〉〖形〗悦服;欣喜 [pleasure]
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国语·周语下》
又如:歆服(欣喜悦服);歆快(喜悦)
(5)〈文〉〖动〗引诱
清·朱之瑜《阳九述略》:"以百姓内溃之势,歆之以意外可欲之财。"
滞淫zhì yín
1.长期旷废。
《国语·晋语四》:“底著滞淫,谁能兴之?盍速行乎!” 韦昭 注:“滞,废也。淫,久也。”
2. 长久停留。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 荆 蛮 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唐 顾况 《游子吟》:“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清 沉谦 《送友人北上》诗:“念母归应早,天涯弗滞淫。”
3. 谓久雨不停。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奏呈湖南亲友》之二:“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 明 张煌言 《春岛雾雨次壁间旧韵》:“轻寒三月恰春阴,苍雾青岚苦滞淫。” 清 唐孙华 《小病柬松一》诗之二:“十日黄梅雨滞淫,炉香绨卷静愔愔。”
秋日捣衣的声音。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 江 城下枫叶, 淮 上闻秋砧。"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三:"野树攲还倚,秋砧醒却闻。" 清 姚潜 《山寺夜宿》诗:"天风吹不歇,高阁响秋砧。"
寄皇甫湜(湜,睦州新安人)
敲门惊昼睡,问报睦州吏。
手把一封书,上有皇甫字。
拆书放床头,涕与泪垂四。
昏昏还就枕,惘惘梦相值。
悲哉无奇术,安得生两翅。
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⑴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⑵文章:此指诗篇。光焰:一作"光芒"。
⑶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⑷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⑸伊:发语词。
⑹"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⑺"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⑻"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⑼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⑽"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⑾"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⑿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⒀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送刘师服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蝉声入客耳,惊起不可留。
草草具盘馔,不待酒献酬。
士生为名累,有似鱼中钩。
赍材入市卖,贵者恒难售。
岂不畏憔悴,为功忌中休。
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
1.寒貌。
2.身体发冷的样子。《灵枢·百病始生》:"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送刘师服》诗:"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1.中间休息;中途休息。《汉书·东方朔传》:"中休更衣,投宿诸宫。" 颜师古 注:"昼休更衣,夜则别宿於诸宫。" 唐 韩愈 《斗鸡联句》:"中休事未决,小挫势益倍。" 宋 苏轼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中休得小庵,孤绝寄云表。"
2.指每月中旬的休沐日。 宋 苏辙 《和子瞻沉香山子赋序》:"仲春中休, 子由 於是始生。"
寄崔二十六立之
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
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
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
四座各低面,不敢捩眼窥。
升阶揖侍郎,归舍日未欹。
佳句喧众口,考官敢瑕疵。
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髭。
回首卿相位,通途无他岐。
岂论校书郎,袍笏光参差。
童稚见称说,祝身得如斯。
侪辈妒且热,喘如竹筒吹。
老妇愿嫁女,约不论财赀。
老翁不量分,累月笞其儿。
搅搅争附托,无人角雄雌。
由来人间事,翻覆不可知。
安有巢中鷇,插翅飞天陲。
驹麛著爪牙,猛虎借与皮。
汝头有缰系,汝脚有索縻。
陷身泥沟间,谁复禀指撝。
不脱吏部选,可见偶与奇。
又作朝士贬,得非命所施。
客居京城中,十日营一炊。
逼迫走巴蛮,恩爱座上离。
昨来汉水头,始得完孤羁。
桁挂新衣裳,盎弃食残糜。
苟无饥寒苦,那用分高卑。
怜我还好古,宦途同险巇。
每旬遗我书,竟岁无差池。
新篇奚其思,风幡肆逶迤。
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雷电生睒睗,角鬣相撑披。
属我感穷景,抱华不能摛。
唱来和相报,愧叹俾我疵。
又寄百尺彩,绯红相盛衰。
巧能喻其诚,深浅抽肝脾。
开展放我侧,方餐涕垂匙。
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
子宁独迷误,缀缀意益弥。
举头庭树豁,狂飙卷寒曦。
迢递山水隔,何由应埙篪。
别来就十年,君马记騧骊。
长女当及事,谁助出帨缡。
诸男皆秀朗,几能守家规。
文字锐气在,辉辉见旌麾。
摧肠与戚容,能复持酒卮。
我虽未耋老,发秃骨力羸。
所馀十九齿,飘飖尽浮危。
玄花著两眼,视物隔褷褵。
燕席谢不诣,游鞍悬莫骑。
敦敦凭书案,譬彼鸟黏黐。
且吾闻之师,不以物自隳。
孤豚眠粪壤,不慕太庙牺。
君看一时人,几辈先腾驰。
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
欢华不满眼,咎责塞两仪。
观名计之利,讵足相陪裨。
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
无能食国惠,岂异哀癃罢。
久欲辞谢去,休令众睢睢。
况又婴疹疾,宁保躯不赀。
不能前死罢,内实惭神祇。
旧籍在东郡,茅屋枳棘篱。
还归非无指,灞渭扬春澌。
生兮耕吾疆,死也埋吾陂。
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
夫子固吾党,新恩释衔羁。
去来伊洛上,相待安罛箄。
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
黄金涂物象,雕镌妙工倕。
乃令千里鲸,幺麽微螽斯。
犹能争明月,摆掉出渺瀰。
野草花叶细,不辨薋菉葹。
绵绵相纠结,状似环城陴。
四隅芙蓉树,擢艳皆猗猗。
鲸以兴君身,失所逢百罹。
月以喻夫道,黾勉励莫亏。
草木明覆载,妍丑齐荣萎。
愿君恒御之,行止杂燧觿。
异日期对举,当如合分支。
(1).左右侧视;侧目而视。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四座各低面,不敢捩眼窥。” 清 黄遵宪 《纪事》诗:“路旁局外人,各各捩眼窥。”
(2).不顺眼。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东风摇百草’,‘摇’字稍露峥嵘,便是句法为人所窥。‘朱华冒绿池’,‘冒’字更捩眼耳。”
(1)〖名〗梁上或门框、窗框等上的横木,又叫"檩" [purlin]
屋桁,屋横木也。--《玉篇》
桁梧复叠。--《文选·曹植·洛神赋》。注:"桁,梁上所施也。"
又如:桁架
又泛指其它横木
李贺《吕将军歌》:"厩中高~排蹇蹄,饱食青刍饮白水。"
(2)〈文〉〖动〗在横木上悬挂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蒜》:"叶黄,锋出,则辫于屋下风凉处~之。"
(3)〈文〉〖名〗下葬时搁瓶瓮之类的木榻[table]
皆木~,久之。--《仪礼·既夕礼》
桁(háng)
(1)〈文〉〖名〗古代用于加在囚犯颈部的一种木刑具[a big wooden collar]
《隋书·刑法志》:"流罪已上加杻械,死罪者桁之。"
(2)〈文〉〖名〗浮桥 [pontoon bridge]
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王敦引军垂至大~……帝令断大桁。"
郦道元《水经注·涔水》:"城北水旧有~。北渡涔水,水北有赵军城,城北又有桁。"
(3)〈文〉〖量〗用于成行的东西
韦庄《灞陵道中作》:"春桥南望水溶溶,一~晴山倒碧峰。"
龚自珍《浪淘沙·写梦》词:"去也无踪寻也惯,一~红楼。"
桁(hàng)
(1)〈文〉〖名〗衣架
《相和歌辞十二·东门行》:"盎中无斗储,还视~上无悬衣。"
(2)〈文〉〖名〗指晒衣用的竹竿
杜甫《重过何氏》诗之三:"翡翠鸣衣~,蜻蜓立钓丝。"
(1) 什么,何 [what]
奚取焉。——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复奚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为我属地,我自济之,与俄奚涉焉?——《清史稿》
(2) 又如:奚如(何如);奚距(何尝)
(3) 哪个 [which]
奚方能已之乎?——《列子》
(4) [指状态、条件、情况]如何、怎样;[数量、价值]多少;[在某种情况、时间或场合] 会怎么样 [how]
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
奚惆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因何缘故 [why]
骨肉奚无情?——《卖女行》
(6) 又如:奚而(犹为何;如何);奚似(奚若。何似);奚如(如何,怎样)
1. 疾视。
晋 左思 《吴都赋》:"忘其所以睒睗,失其所以去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生方懊丧,闻妻言,睒睗而怒曰:'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厨下汲水炊白粥。'"
2. 光闪烁貌。
唐 李华 《含元殿赋》:"荡晶景而外降,歘睒睗以交辉。" 清 顾炎武 《北岳庙》诗:"睒睗鬼目狞,盘蹙松根转。"
埙﹑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埙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yellow horse with black mouth]
騧,黄马黑喙。从马,呙声。--《说文》
騧骊是骖。--《诗·秦风·小戎》
又如:騧马(黑嘴的黄马);騧骝(骏马名)
通"蜗"(wō)。蜗牛 [snail]
騧徙增错,转县成郛。--何晏《景福殿赋》
该字在杜甫的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中出现:"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font face="宋体">姓> guā
(1).羽毛初生时濡湿黏合貌。褵,通" 离 "。 清 曹寅 《鸦鸣歌》:"雨鸣饥鸣鸦有时,累汝褵褷乳哺儿。"
(2).离披散乱貌。
肉未烂尽的尸骸。亦泛指尸骸。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 元 柳贯 《尊经堂诗》:"党同护朽竹,攻弱击枯骴。" 明 宋濂 《慈孝庵记》:"自世道既降,而相墓巫之说兴。谓枯骴足以覆焘乎后昆,谓福祸贵贱尽系乎冈峦之离合。"
两仪
1指天地
"两仪"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星球的两种仪容"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星体模糊又抽象的认识。《淮南子·天文训》讲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沌既分之后,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可见,阴阳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状态,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相互转化。古人认为阴阳二气是宏观物质形成的基础。
《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2指君主的父母
《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安乐公主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南山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男女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4阴阳
L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万众睢睢,惊怪连日。” 颜师古 注:“睢睢,仰目视貌也。”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久欲辞谢去,休令众睢睢。” 宋 曾巩 《福州鳝溪祷雨文》:“馀丑成群,百十睢睢。跳踉出没,负力乘巇。” 明 唐顺之 《宿游塘书怀》诗:“脉脉常多病,睢睢竟寡谐。”
例:价值不赀;工程浩大,所费不赀
澌
古同“嘶”,声音沙哑。
高峻深邃的样子。
倕 ,古巧匠名。相传 尧 时被召,主理百工,故称 工倕 。《庄子·达生》:“ 工倕 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可以心稽。” 陆德明 释文:“ 工倕 , 尧 工,巧人也。”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黄金涂物象,雕镌妙 工倕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虽有巧匠如 工倕 ,但缩手袖间而已。”
幺麽yāo mó
1.
《鹖冠子·道端》:“无道之君,任用么么。” 陆佃 解:“么,细人;俊雄之反。”《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 叡 么么,寻 丕 凶迹。” 清戴殿泗《东川行》:“么么本恃险,螳拒偏多筹。”林百举《观冯春航演<儿女英雄传>赋赠》:“红潮颊上泛潮霞,气斩幺么数叱吒。”
2.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 周遇 ﹞又经 流虬国 ,其国人么么,一概皆服麻布而有礼。”《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妾丑陋之身,乃兄所有,倘念么么,不我遐弃,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清程尚濂《捕鱼叹》诗:“小鱼如针不盈寸,么么仅可侪蚍蜉。”
《文选·木华》:"冲瀜沆瀁,渺弥湠漫。" 李善 注:"渺弥湠漫,旷远之貌。" 唐 李咸用 《江南曲》诗:"晚云接水共渺弥,远沙叠草空萋萋。"《西游记》第四三回:"牛羊不饮嫌深黑,鸦鹊难飞怕渺弥。" 陈三立 《崝庐书所见》诗:"昨岁备枯旱,今岁困渺弥。"
"薋cí葹shī,薋cí 第二声,聚积;葹shī第一声,植物名。即“苔耳”。菊科。一年生草本。野生。又称“苓耳”。即“苍耳”。果实叫“苍耳子”,有刺,可入药"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城上女墙俾倪也。--《说文》
miǎn:古同"渑"。
měng:古书上说的一种蚌。
1毛 传:"言黾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宋 苏轼 《屈原庙赋》:"黾勉於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
《明史·夏时正传论》:" 金纯 等黾勉奉公,当官称职。"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二三贤士大夫黾勉戮力,柴叔舆以质实匡襄于先,于廷益以骏烈克巩于后,吴永清、罗学古之徒咸将助竭蹷也。"
梁启超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任此者弗赏,弗任者弗罚,欲其振厉黾勉图功,乌可得也。"
2.勉强。 晋 葛洪 《<</font>抱朴子>自叙》:"乃表请 洪 为参军,虽非所乐,然利避地於南,故黾勉就焉。"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