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的片名就可以看出来,这部电影的主题已经非常明确了,以“祖国”为主题的电影,献礼中国。
其实诸如这样的作品在国内市场其实屡见不鲜。但《我和我的祖国》很特别,没有为了献礼而献礼,而是选取了70年过往的七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关注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一举一动,关键在于“我和我的祖国”几个字。
本片的远远超出之前的预期,电影本身,7大导演,43位明星组成的豪华阵容,其实是非常让人好奇的。但之前也不免担心,因为如此题材的电影,或许会由于“命题”的缘故而受限,而且之前对电影的表达方式也是一脸茫然。
所以,超出预期就在于此,电影在这个大命题之下,用了7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和内涵,来为观众呈现出电影片名“我和我的祖国”的意义,我们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而七个故事又是题材各有差异,其中包含了梦想、传承、成长、励志等内核,但每一个故事都通过巧妙的剧情设计,勾连主题。从而让观众从不同类型的故事中,随心而动。
更为难得的是,在这7个故事体系下,虽然题材和风格都不同,但并非格调参差,这些作品从故事出发点,到执行力、乃至最终效果都高度统一,说白了,7个故事或许因人而异,喜好因个人口味而定,但这些作品,完成度都非常高。
或许,朋友们看很多类似的分段式电影(比如《巴黎,我爱你》、《恋爱中的城市》),故事与故事之间,难免有情绪上的“断点”,说白了就是水准甚至主题都五花八门,因为那是真的“短篇集”。
但《我和我的祖国》,在总导演陈凯歌的掌舵下,最终呈现的效果,是追求题材和风格的差异化同时,在无序中建立秩序,故事的视角、情节发展(从小人物视角反衬大时代)、叙述格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甚至连情绪点都有着各自的呼应。而每个故事又在此基础上,海阔天空,最终在大命题之下体现的是故事主题的高度统一。
我们再来看故事本身,7个故事节选了七个重要时间节点,但却将镜头置于历史时刻背后,关注那些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给出了更强有力的情感力量。
单论故事性,宁浩的作为无疑最佳,因为故事性和情节设计都是满满,充满趣味性的故事和生动接地气的角色,又不失人文情怀。
要论观赏度,是文牧野和管虎,因为这两个故事一头一尾,气势磅礴,巾帼不让须眉,节奏紧凑吸引眼球,简直振奋人心。最有大片质感
其余几部也是各有特色,比如薛晓璐导演,用类似纪录片的手法还原了当时的场景看得人十分紧张,三位护旗手踢着整齐的正步分秒不差升起国旗的一瞬间真的太让人激动了,再如陈凯歌的《白昼流星》,是第五代导演最拿手的从命运洪荒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不仅仅是呈现过往,更在于展望未来。
不过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徐峥的《夺冠》,上海弄堂里的童趣,好似谢晋《大李小李和老李?》那种诙谐范儿,颇有当年《小铃铛》等儿童片的神韵,将童年故事融合女排精神,是极具代入感的回忆杀,个人心目中的最佳。
总而言之,电影有太多印象至深的时刻,而更重要的是,电影采撷了70年来一些大事件里的小人物,小故事,由小见大,以涓涓细流汇成澎湃的海洋,华丽恢弘又能打动人心。而且,从这些生动的故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我们与祖国命运水乳交融,能够切身体会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感谢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