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作为电视剧行业的年度盛典,每年都会受到很多人关注。就在前不久,今年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公布各个奖项入围名单,情理之中。然而如同往年一样,这个关注度颇高的奖项再度陷入争议之中。
白玉兰奖公布入围名单,正午阳光出品的三部电视剧《大江大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挺好》入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争议就在这里,所谓爆款剧理应获得奖项加持,但过去一年的爆款剧,就就只有上述三部吗?当然不是。让我来看下:
被提名的十个电视剧中,正午阳光团队就占据了三个名额,《大江大河》《都挺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三部作品一举拿下全部55个提名中的22个。《都挺好》获得包括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8项大奖提名,最佳男配角甚至一次入围了郭京飞、高鑫两位演员,成为最大赢家;《大江大河》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各获7项提名紧随其后。
最佳导演一共入围了五个名额,正午阳光团队占据了三个,最佳编剧一共五个入围名额,正午阳光团队同样占据了三个,最佳男主角一共入围五个,正午占据了两个,保证了它最大获胜比率。可见我们不难发现正午阳光成了最大的赢家。这样大面积的入围,获奖的也一定不会少,今年的白玉兰奖或成为正午阳光的庆功会。
爆款≠精品
精品佳剧就要支持,好的作品拿奖情理之中,然而爆款剧并不等于“精品剧”,只是一再关注爆款,而忽略了精品和佳作,这会让很多那些富有才华的影视剧工作者和出产质量过硬的作品的团队怎样想。这次就是,上述正午阳光团队出品的三部剧,各个都是爆款,然而他们真的算是精品吗?我们用数据说话。
电视剧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则,抛弃市场营销和商业因素,真正被观众所接受,脍炙人口的精品剧,含金量往往体现在二轮播出的数据说。道理很简单,因为第二轮播出或过滤掉包括商业水军、卖收视率等市场行为,真正还原收视率和口碑真实反映。
看看收视排名吧,在CSM554+省级卫视收视榜上,《都挺好》在浙江和江苏首轮上星播出排名分列一二,然而到了4月底到5月中旬,在山东卫视播出的二轮中,《都挺好》长期排名中游,最好成绩也仅仅是位列第八,还不如同为二轮剧的《燕阳春》和《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这两部一个是刚在山东卫视上星不久的热播剧,名气不大、宣传不多,一个是时隔一年才在深圳卫视播出的二轮IP,时间久远、题材不新,但排名却都足足碾压了同为二轮的《都挺好》。比如《我的冤家住对门》一个没啥名气和宣传的在山东播的都比《都挺好》好,《正阳门下小女人》也可圈可点,但却还不如人家《都挺好》提名多,这是为何?要知道,山东影视可是正午阳光的老家哦。
按平均值来说,首播和重播如果间隔不久的话,收视排名也绝不会有如此翻倍的误差。
退一步来讲,有的真正的好剧二轮好于首播的很多,比如《大明王朝》重播比首播还好。但《知否》《大江大河》曾经登顶首轮的二轮最好成绩仅仅是中游,而《那座城这家人》《创业时代》这样的剧,二轮播出就和首播排名差别不大,这里是区别。难道,二轮播时忘记买收视了吗?我相信片方套路才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但八成是购买比率没算好对吧。
我们再来关注剧本身的提名,同样也有争议。
提名有猫腻?
比如,由杨紫和邓伦主演的《香蜜沉沉烬如霜》虽口碑和收视都有着不俗的成绩,却落选女主提名,杨紫深夜发文写道:“我说其实痛苦也好开心也好,欣然接受就好,这就是我们都要经历的人生呀”,10分钟后,杨紫又删除了该条微博。被疑是因为没有入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而意难平。
这样的例子还有,比如《创业时代》提名白玉兰奖最佳影片,争议无数。对于导演很多人觉得《爱情的边疆》以及《老中医》的导演毛卫宁应该入围,女主角方面,《爱情的边疆》的主演殷桃,但都没能入选,多少让人感到遗憾。对于男配,也有说《老中医》的冯远征和《大江大河》水书记的扮演者杨立新未获提名也是让人生疑。
白玉兰奖是和金鹰,飞天并重的电视奖项,含金量也是很高的,但每年的入围和获奖的名单都会引发一轮争议。
比如《我的前半生》火的那届,靳东却没能入围就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而《欢乐颂》获奖的时候也有人说欢乐颂变成了安迪颂,刘涛的演技不如蒋欣的话题也被大家提及。另外关晓彤凭借《好先生》获得女配也曾备受质疑,大家觉得胡静在《人民的名义》中的表现应该更出色。
今年则轮到了正午阳光的三部剧,并不是说这三部剧不好,小编个人就非常喜欢《大江大河》,但是如此大规模的获得提名,尤其是一些风口浪尖的作品也如此高调,就很让人看不懂了。比如《知否》,当初歌词被批矫揉造作古词风韵,人民日报和共青团全方位批《知否》台词病句连篇漏洞太多,成语文反面教材,近期某限令传言,导致很多古装剧停播,反而《知否》在这个节骨眼上逆流而上。
或许未来会更好
再看市场宏观,比起其他老牌、资深公司,如赵宝刚的鑫宝源《青春斗》《深海利剑》,儒意欣欣的《老中医》新丽传媒《如懿传》慈文传媒《沙海》 华策(克顿)传媒《创业时代》,这些老牌大公司,只要装上正午阳光,就都会被干掉,谁家的戏撞上正午都是……
想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想起其他一些例子,比如当年唐德影业时运不济,《巴清传》没如期上档就开始厄运连连,以及他们用过的演员开始一个个出问题。耀客传媒用的演员也都是一个个丑闻频出,从去年上海节耀客逆势强力开工到今年的无声无息,是运气还是巧合?亦或是其他的原因?
众所周知,娱乐圈多的是暗箱操作,颁奖典礼上的黑幕也很多,这其中有着大量资本和热钱的绑定,也有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但是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仅有一点诉求,那就是内容为王,质量为上,市场规范。我们只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好作品而已,而不是很多热议、爆款但名不副实的影视剧。相信以后娱乐圈会越来越规范化,一切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