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衣无缝》次时代新谍战潜心经营,只待一飞冲天

目前这部谍战剧已播出到10多集,网上针对该剧的评论和口风也是两极分化,一千个观众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说法不假,关于一部剧诸有多的观点也是情理之中,但《天衣无缝》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两极分化的观点“一致”,都是“烧脑”。
有人觉得在一部谍战剧中,看惯了以往的明争暗斗,以这样不走寻常路的方式,非常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看下去,是推陈出新;而有的观众则表示看不懂,前几集云山雾绕,徐璐饰演的女主角一会死一会活,而且信息量极大,有些“消化不良”,看惯了快餐剧的朋友表示一时间难以接受。
依照个人观点,所谓谍战剧,在度过了辉煌的小荧幕时代之后,如今的谍战剧已经有些式微了,不如2010年前后那段火爆的时期,如今小荧幕上的主流是宫斗、职场、花样美男这些的。但这部众星云集、拍摄手法新颖的大制作《天衣无缝》,其实代表着谍战剧进入次时代,需要进行相应化的改变。
退一步讲,说《天衣无缝》前期看不懂,也可以理解,因为这些质疑恰恰代表了如今快餐文化下观众的追剧需求,很多观众恨不得一上来就撕逼,一点不给你铺垫的机会。这并不是在diss观众,因为现在的大众追剧心态就是这样,包括我也是,怎么轻松怎么来。大家热闹起来凑一起互怼完事。
况且,该剧故事开篇便是紧张的对决:临时红色交通站被叛徒出卖,徐璐饰演的女主角“烟缸”贵婉牺牲,小组成员被清换,各方势力角逐、男主角资历平辗转其间……为的就是满足当下观众“重角色、重情节”的追剧喜好.
而随后画风一变,贵婉又与陆毅饰演的资历群在火车上相遇,一集之后贵婉的哥哥贵翼又开始调查贵婉生前在上海愚园路的房子,短短几集,场景辗转上海、天津、哈尔滨、苏州等多处,加上双线并进、闪回、倒叙的拍摄手法,使得《天衣无缝》的前几集让人觉得信息量实在太大而不能理解一些细节之处。
这就是该剧前几集的格局,角色众多,多方势力,生死恩怨交织于一身,乍一看真的有些“腾云驾雾”,而且对台词和角色乃至情节必须保持专注,稍不留神,就会懵逼。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观众会说该剧“看不懂”了,因为你很难在这个快餐时代,要求观众全剧保持专注力。
但话又说回来,这也是一种阔别已久的感觉,就是昔日纵横小荧幕的那些厚重的正剧之感。你不能要求一部正剧为了取悦观众,上来就是开始瞎折腾,毕竟该剧的体量在那里,《天衣无缝》 作为谍战剧必须要求按照真实的历史来写,小说才29万字,但剧本达到了65万字,每个人物形象更丰满。小说只是讲了一个故事,相当于大纲,但剧本的信息量极大。前几集线索多人物多,这是在布局,盘太大,必须这样布局。
更有趣的是,这部剧让我想起了美剧《迷失》的风格,前期苦心经营做局,等着观众满满“入套”。而该剧双时空并进的讲述方式,喜欢看美国电影的我也能从记忆中找到答案,就是诺兰的《致命魔术》,同样是正序和倒叙双线并举的时空交织。所以目前来看,该剧前期明显是在做局,为的就是要细细展开一盘大棋。
看到《天衣无缝》的第八集,格局逐渐明朗,贵翼在贵婉日记里发现了一张贵婉和资历平的合影,开始重新查访,同时也带入了资历平的回忆中,贵婉和资历平的故事也慢慢展开,这不就是《致命魔术》的叙事方式嘛,以倒叙作为开篇,明线暗线交替叙事,最终二者交汇,完成了全剧最大的悬疑点,令人柳暗花明恍然大悟。
不要忘记,这是一部谍战剧,谍战剧的时代背景、时局动荡以及多方势力的汇聚,是标签化的特色。而如此叙事方式,恰恰是将谍战剧的特色放大,从而让观众在追剧过程中,更加感受到那风云突变、命悬一线的格局,因为我们都知道贵婉开场就被暗杀,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跟着她的视角,跟着资历平等人的调查,更能体会到角色的处境和心境。
这就是我为什么称之为“次时代谍战剧”的原因。
首先。整体节奏张弛有度,但每集中都是危机四伏,双方都在一鼓作气发力暗中较劲,导致该剧情节跌宕,始终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中,危机事件此起彼伏,敌我人士互相试探,台词之中的针锋相对,暗含杀机。这是该剧与以往谍战剧类似的“局部”观感。
其次,观众作为“上帝视角”审视整个内容,关于几位主要角色的真实身份往往是面向观众而挑明的,甚至我们是知道角色结局的。正因如此,他们在剧中的步步为营和险境才是牵动观众内心的,这就是明线。而暗线就相当于悬疑小说中的凶手设定,向观众隐藏一部分角色的身份,并通过故事推进和情节设定来将观众引入新的环境之中,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依靠明线情节上的张力和暗线“抖包袱”的特点来烘托气氛、增强观感,《天衣无缝》无疑抓住了谍战的精髓之处。它不是一部大开大合的爽剧,而是一部有“阅读感”的次时代谍战剧,潜心经营、运筹帷幄、目前故事渐入佳境,风云年代的群像魅力大戏终于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