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邪》返璞归真的惊吓

(2018-03-24 09:48:46)

这部电影在当时的FRIST的青年电影节上就看过了,如今升级补拍版本公映,能在大银幕上看了一遍,很出众。


 

恐惧,其实很简单。一切恐惧就是源于未知,也是如今各类恐怖电影的所关注题材,利用大众猎奇的心态和对感官刺激的追求,这也是如今为什么诸如当年的《午夜凶铃》乃至近期的《招魂》《潜伏》等恐怖片屡次以不大的成本博取高额的票房收益的原因。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Lm2Nx8Fed6

 

但这样要说的是,多数抱着这样态度去拍摄的恐怖电影,基本都不尽人意。原因很简单,动机不纯。恐怖片,吓人是目的,但电影并不是快手上的小视频,最终还是建立在“电影”的载体之下,故事、气氛、代入感等等这些,才是最重要。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Lm2EfUfXlY

 

所以这才叫电影啊,恐怖片,吓人是一方面,给观众将一个有代入感的恐怖故事,个人认为,这才是最主要的。


 

中国恐怖电影,一本烂账。上面有审查制度,下面从业人员也是自暴自弃,导致如今的国产恐怖电影,就是一个笑话。在这样的前提下,这部《中邪》就显得很突出了。


 

伪记录的拍摄方式,不算新鲜,“冤魂”、“鬼娃娃”道具,也是恐怖电影中常见的元素。但《中邪》新鲜的是,这部电影很真诚,讲了一个大家都有所耳闻的题材,一个很有代入感的恐怖故事,而且完成度很高。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Lm2KoQDEKu


 

伪记录风格下,粗犷的中国县城、神秘的乡间怪力乱神,以及偏远山区荒芜且幽秘的色彩。因为这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农村,也是我们在坊间传闻中都或多或少都了解的民间异事。肩扛手持拍摄的呼吸感与惊悚氛围本身异常默契。还有那个碎裂的镜头,既符合剧情设定又为观众完美区分了视角,这是伪记录的功能,但并不是说伪记录就是神通广大的,而是这种拍摄形式与电影风格和故事风格的融合,经过互相叠加完成了一次剧烈的化学反应。


 

《中邪》的成本很低,且故事并不复杂。但剧本的完成度非常高,什么叫做完成度很高呢?慢慢解释给各位。


 

气氛上的渲染和代入感,诸多小细节前后都有呼应,以及初到那座幽怨宅院之后,“中邪”的姐姐,以及弟弟对众人晚上不要乱跑的警告,这些铺垫都安排的妥当,按说这是一部电影的基本要求,但在国内恐怖惊悚片烂到不断跌破底线的现状下,《中邪》在故事上讲得清楚而完整,已经非常难得。


 

电影的拍摄技术也是朴素的,并没有什么包装色彩,特效这些更谈不上了。但几处吓人场面,在固有恐怖电影桥段的基础上,之所以还能如此吓人,正因为前半部分的铺垫和代入感。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Lm2IB97swa

电影中的几个陡坡式的心理悬崖设置得恰到好处,导演马凯非科班出身,但他一定是一哥悬疑恐怖片的粉丝,这样循序渐进的心理暗示桥段,“偷师”的非常成功。


 

“中邪”的姐姐的两付面孔,她以一个沉默的正常人的面貌出现,与主角还完成了几次交谈,然而转眼到了夜里,在窗外的幽怨的走动、在楼梯间背对着摄像机持有者,这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桥段设计,与之前面孔大相径庭,就是对观众强烈的心理暗示。更不要说随后在“治疗”中显露出疯癫,看似“神通广大”的王婆夫妇也是束手无策之时。此时的观众心理防线已经接近悬崖,这一切都是恐惧所致。


 

最后,姐姐的“死亡”,乃至死亡之后“冤魂”的引发的混乱,成为彻底溃散的契机,这一切都是对恐惧氛围一步步循序渐进渲染而至。


 

这才是最吓人的地方。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Lm2HJudGO8

 

观众想必都了解国产恐怖片的套路,有着审查制度存在导致中国恐怖片如今都是一个德行,那就是没有鬼。悬疑凶杀可以走惊悚路线,闹鬼最多的还是恐怖片,什么叫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看看中国的恐怖片就知道,大量挂羊头卖狗肉的鬼片那么叫一个泛滥,可最终效果都是一个样,在烂片的海洋里摸爬滚打也挺不容易的,在内地电影市场,走的夜路多了,还真的见不着鬼。


 

但这部《中邪》,以简单的故事,低廉的拍摄成本,却做到了很多国内恐怖片达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本文开篇所言,《中邪》最终还是建立在“电影”的载体之下,通过环境和事件的描写,为观众代入了一个恐怖故事,而不是以投机的目的,单纯为了吓人而拍摄的一部作品。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Lm2GY3d15E


 

国的审查制度严格吗?很严。但当年美国的上世纪60年代的审查制度《海斯法典》更严。但即便如此,同期却出了一名惊悚片大师——希区柯克。据说老人家拍《惊魂记》的时候差点被《海斯法典》审吐血,但顶住压力依然是一部经典之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