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争》:战争动作片的新形态
新世纪第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这部《我的战争》,算是对华语战争电影的一次全新整合。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战争电影作为电影史上非常古老的类型片,战争题材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战争场面,是非常具有电影化效果的。如今大银幕体验最为看重的是视觉奇观,而战争电影中的大战场面,与动作电影的审美是极为相符的,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会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影技法的成熟,战争场面审美也是会与时俱进的。
这是《我的战争》最大的看点,全新技法拍摄的战争场面,恐怕观众进电影院看一部战争片的时候,主要就是冲着战争场面而来。比起我国传统战争电影,如今的战争电影更加偏重商业价值的展现,注重高科技和动作奇观,与传统战争片注重人物塑造和情感渲染显示出了不同的美学旨趣和美学追求。也是《我的战争》作为新时代战争电影的全新形象。
电影在叙事方面,以刘烨、杨祐宁为首的一个连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以王珞丹为首的文工团,线性叙事的基础上,将故事发展进行段落化的展示。不同于传统的分段式,这种叙事叫做“糖葫芦叙事”,很适合战争电影,比如美国战争片《狂怒》,后者是该类叙事的典型,导演大卫·阿耶也是这方面的高手,《警戒结束》、《自杀小队》都是这样。导演彭顺在这方面中规中矩,但在华语战争片中算是比较少见。
对于战争场面的营造上,四场大战极具视听震撼效果,从开场的局部遭遇战、随后的狙击战,以及火并战和537高地争夺战,局部格局不断增大,难度系数越来越大,场面也逐步升级。从传统烟火效果的营造到后期特效渲染,前者是华语电影的长项,后者是战争片新技能get,连弹道轨迹的用后期CGI技术做了出来,这在以往华语战争片中是比较少见的。烟火、枪械音效和爆破场面等技术细节也极具视觉震撼力,逼真地还原了战场上的恢弘与惨烈。电影从宏观的角度,可称为华语战争片中视听效果最好的一次。
另外在摄影和剪辑方面,大量手提摄影下,晃动的镜头和滤镜的使用让画面也是有板有眼。更加突出的是,在537高地战中,采用了大量游戏中常见的第一人称视角镜头,跟玩《荣誉勋章》一样,同时也有以枪为视点的第三人称视角,两种特殊视角的交错运用,配合战争场面,有着很不错的临场体验。
而对比于国内传统战争电影,在角色塑造上,以刘烨、杨祐宁为代表,也不再遵循以往作品中高大全的套路形象,硬汉与菜鸟的搭配,相对与国产战争片而言,并没有脸谱化,这也是电影突出的地方,但角色刻画点到为止,因为本片几乎是从头打到尾,没有空间进行角色刻画。
终究而言,本片在国产战争片规矩路线中,做了一次试探性的尝试,对战争场面和暴力程度的宣泄,对角色塑造的探究,在尺度之内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效果,让主旋律色彩降低,娱乐效果提升。而战场中情感的点缀,男女主角的情感互动,让本片也没有成为一味动作宣泄,不如将其看做一部战争动作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