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筷仙》这玩意不但可以用来吃饭,还能闹鬼

(2016-06-12 02:14:54)
分类: 狐看电影
《筷仙》,这个名字听上去有些可笑。吃饭用的筷子,怎么会成仙呢?

 
而实际情况是,筷仙与笔仙、碟仙这样的坊间传闻的灵异游戏类似,都是在民间中有一定的地位。人类与生俱来的猎奇心态大大增强了这些传说的流传度,之前在天涯上疯传的一篇帖子就是说一位高手将很多诸如笔仙、碟仙、筷仙之类的灵异传说和游戏都试了一个遍,最终楼主下落不明等等更引发热议或者相关炒作话题。这些无不证明了这些神神怪怪的传说对人们的吸引力,属于那种又害怕又想尝试的感官蹦极类挑战,用句时髦话来形容就是“no zuo no die”。而对于恐怖电影来说,将这些灵异事件搬上银幕,无疑更能大大吸引观众对电影的好奇程度,像是这部《筷仙》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
 《筷仙》这玩意不但可以用来吃饭,还能闹鬼


从字面上来看,筷仙这个根据灵异传说改编的作品,与《笔仙》这样的作品类似,都是走伪灵异路线,毕竟审查制度摆在那里,你要拍什么样的题材,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但《筷仙》却与同类作品不一样,全在于民间“筷仙”的特殊属性。

 
筷仙可不是如笔仙、碟仙那样作死的招魂游戏。筷仙在民间中流传的方式,是用来召唤故去的亲人。用一碗米,取出部分洒在周围,这与民间问米的“招魂大法”类似,然后再在米上插一根筷子,家人用手握住筷子,呼唤故去亲人的名字。松手之后,如何筷子直立不倒,说明故去亲人“已到”。

 
《筷仙》就是建立在这样特殊类型的灵异传说基础上,而延展出与众不同的地方,融合了惊悚与亲情两大元素,惊吓过后的温馨与悲情,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个由“筷仙”的传说引发的离奇事件,从“见鬼”拓展的多年的往事,首先电影有着可以自圆其说的故事,其次片子的悬疑色彩做得很足。电影的前20分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当你度过这一段内容后,就会发现越往后越有看点,说白了就是“有戏”。医院中的鬼影忽隐忽现,但留下了相关线索,所有矛头都指向了看不见的凶手筷仙,悲剧的家庭,白化病的女儿,电影从一个不起眼的开场逐渐拓展到了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挖掘空间。同时,编导的误导性也很强,将所有矛头都指向某配角,然而海阔天空的地方还在后面。
《筷仙》这玩意不但可以用来吃饭,还能闹鬼


这部电影属于渐入佳境型,电影采用民间灵异作为所有事件的起因,小成本电影,吓人场面塑造的中规中矩,包括镜中鬼影、梦魇惊魂都是恐怖片惯用的路数,屡试不爽。越往后看就会觉得这个故事并非简单的装神弄鬼那么简单。《筷仙》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的故事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明确告诉观众,凶手是精神分裂的源头。当觉得电影已经真相大白并流于平庸后,才发现电影才演了一半。

 
假如用龙头凤尾猪肚这样写文章的三段精华来套用本片。首先,电影开场不算龙头,乃是标准的鬼片路数,四平八稳的交代了大量事件后续,几处亦幻亦真的场面所展开的情节留下了多处悬念,让观众对事件的真相充满了好奇,典型的猪肚。后半部分才是最大的亮点。


电影的后半部分的部分其实是另一条线索的回溯,并不是男女主角的情感主线,而是对当年事件,也就是整个故事起因的一种悲观诉求,一场悲剧的车祸,两个家庭的破碎。类似于还债,让亲情的部分成为后20分钟的主角。
《筷仙》这玩意不但可以用来吃饭,还能闹鬼


这是有积极的一面,恐怖电影工作者们并非全是破罐子破摔的类型,他们可以利用一个恐怖电影的噱头,一个具有猎奇效果的题材,在电影中用旁敲侧击的方式,稍微的释放一个关于家庭与亲情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