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港囧》:神坛之上,高处不胜寒

标签:
娱乐 |
文/梦见乌鸦
简单说下《港囧》,不说不行啊,因为电影太火了,电影上映了几天以后才去看,为的就是避开高峰期,虽说这不冷不热的天气比暑期档好多了,但乌央乌央的人群挤在一个放映厅里其实也不好受,所以这片才看不久。
捧杀最可怕
由于之前《泰囧》的存在,这部续集电影在还未开拍之前就已经在神坛之上了,其中原因我也不必多说了,想必大家都明白,但就是因为这个“神坛”,才让这部《港囧》遭遇了这样多的问题,又是“不如《泰囧》”又是觉得不好笑又是盗版,从电影在临近上映之前,官方微博发布“我们《泰囧》,让我们从零开始”blabla这样的话,也就明白了,神坛之上高处不胜寒。《港囧》从一开始也就失去了一部电影原本所应该要摆正的位置,这个位置不是自己所为,而是被观众哄上去的。如潮的观众,爆红的票房,在群情激昂的情况下,电影本身具有的问题被刻意的放大。这就是《港囧》所要面对的问题,比任何一部电影都要被放大的问题。
疯狂闹剧二人成虎
所谓“爬得越高,跌得越惨”,《港囧》当然没有“跌”但电影之前在神坛之上这个位置,让电影有个必须走下神坛的方式,也就是该片公映之后所遭遇的诸多现象。所以直到这个时候,电影公映几天之后,观众的心态才慢慢缓和,才有机会用平常心来审视这部电影。
《港囧》个人觉得不如《泰囧》,起码在搞笑方面不如后者,但电影其实要比很多国产喜剧片都要好。总体只能说不差,但也不算好,就是个还行。完全不新鲜的故事这个没有意义,标准的步步紧逼式喜剧,与《港囧》是一个路子,尽管电影中淡化公路喜剧的味道,但模式还是类似,相当于《宿醉》与《大丈夫》的结合体。
两位角色设置也是一唱一和的带动观众情绪,徐峥与包贝尔二者缺一不可,冷热搭配的角色非常容易进行互补,且互补性能放大各自的人物个性,两个人在一起很有戏,整体疯狂闹剧围绕着二人的互动,整部电影都是依靠二位进行推动,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当二者分开的时候,电影就进入尿点,比起《泰囧》中两位几乎至始至终都在一起的配置,本片中两位还是分开了一段时间,当角色独自完成故事线的时候,角色就体现不出自身的特点,电影就相对冷场。
在这里,徐峥采用的是用情怀和怀旧来填补剧情空洞,这个做法不错,很容易转移观众视线,让原本冷场的段落转移到观众的集体怀旧上,但是作为一部喜剧片,没有用喜剧的方式来解决,本身就是个遗憾。
搞笑不多甚是遗憾
还是那句话,电影的很多桥段不新鲜但完全说得过去,但作为一部喜剧片,这样的桥段在电影中实际上就摆错了位置,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港囧》跟《泰囧》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疯狂喜剧,一个是疯狂闹剧,观众的期待值本身就处于与《泰囧》一个层面,如何能扭转过来。
然而亮点也跟大众一致,像俺这样的老港片迷看这片情怀要是大于电影本身,听金曲数梗和数港星成了乐趣,电影致敬了很多港片,大量歌曲的运用很能烘托气氛,不再多说。
包贝尔的错位
还有说下包贝尔的问题,个人挺喜欢这名演员,但在《港囧》中的表现还是摆错了位置,也不知道是自身原因还是刻意安排,包贝尔在片中一直在模仿王宝强,但他与后者的类型其实是不一样的。王宝强的亮点在于“二”,憨厚老实又有些二百五;而包贝尔则是以“呆”,呆之中又有嬉皮风格,搞笑风格根本不一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包贝尔早期一部小烂片叫做《疯狂72小时》,他是电影唯一的亮点,他在其中的搞笑风格才是他最擅长也是最合适之处。
在《港囧》中,其实就是一个山寨版的王宝强,在刻意模仿王宝强的表演,尤其是魔性的笑声和开场采访,都是王宝强的路子,不过就是因为风格差异,这段没有体现出王宝强的“二”,反而让人很讨厌。好在后期这个角色逐渐扭转过来,尤其是最后玻璃平台上,他在紧张情节中的几句吐槽,这才是包贝尔擅长的地方。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账号:
dreamcrowfilm